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业界动态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羊城晚报访陈有西:“另类”情义律师 以笔为刀织微博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3-12-19
摘要: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访陈有西:“另类”情义律师 以笔为刀织微博 从邓玉娇案到李庄案,从药家鑫案到北海案,从夏俊峰案到李昌奎案……在一系列公共事件中,杭州律师陈有西借助自己的学术网站和微博,发表了一系列有力度的评论,犀利的文风,精湛的法理,引领了
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访陈有西:“另类”情义律师 以笔为刀织微博

  从邓玉娇案到李庄案,从药家鑫案到北海案,从夏俊峰案到李昌奎案……在一系列公共事件中,杭州律师陈有西借助自己的学术网站和微博,发表了一系列有力度的评论,犀利的文风,精湛的法理,引领了舆论方向。

  日前,陈有西为一起刑事案件在广州出庭。工作的间隙,在一家屋角亮着微灯的咖啡厅,他接受了羊城晚报的独家专访。谈法治进程、谈律师责任、谈微博传播……陈有西嬉笑怒骂,一切都那么真实,一切又那么随意。


  谈律师行业:功成名就大律师,莫忘过问江湖事

  羊城晚报:近年来,律师界大规模介入社会公共事件,比如邓玉娇案、李庄案、药家鑫案等,律师频频发声。你觉得律师群体介入公共事件对推进我国法治进程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陈有西:对当前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解读,过去是官员、专家学者等,现在是律师。所有的社会热点问题出现,公众都想倾听律师怎么说。官员往往言不由衷,真相难明;学者只能解说法理而无法了解现场,徒说难行。而律师兼备法律理解和法律实务两个领域,他谈出观点,往往能够付诸行动,能言也能行。由于天天在处理法律实务,对中国司法现状和社会现实有切身感受,一般人无法见到的内幕,律师能够调查了解。这是其他公共事件参与人,如学者等都无法替代的。

  正因为如此,中国律师正在成为公私权冲突的前沿地带的活跃力量,也成了一个危险性相对较高的行业。黑幕的揭露者和维权的实际行动者,往往都是律师。律师能够从法律实务,思考到法学理论,再从法学理论,回到司法实务中去检验。律师能够见微知著,从个别的案例发现国家管理和社会矛盾中的普遍性的问题,同时在实践中寻找解决之道。不断探索,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案。因此,律师参与公共事件,往往不是盲目的,而是有实例和有实际普遍性的意义。

  羊城晚报:目前介入公共事件的律师中,以年轻的律师居多,而不少能力很强的资深律师并没有介入或介入很少,您觉得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陈有西:凡是成功的大牌中国律师,法庭上,特别是刑事法庭上,都已经很少见到他们的身影了。他们中很多人都已经功成名就,赚的钱也早就够花了,不想惹麻烦,所以也就不再出来介入公共事件,“退出江湖”了。我们的律师太明哲保身了,太为赚钱而奋斗了。实际上,如果大家都这个样子,那不是我们群体能否存在的问题,而是中国将来法制建设能否存在的大问题,每一个人都要有一个基本的法律道义和良心。

  人类设计律师制度的根本动因,是在公权力面前为弱势被告设置一个懂法律的专业代言人,保护他、帮助他、防止出现公权力的专横和失误。刑辩的艰难、行政诉讼的艰难、律师干预重大社会事件的被非议和被限制,是中国律师基本功能受到矮化的例证,或者说中国律师的“社会正义维护者”的功能特征,被弱化了,一些律师成了“经济动物”,“不理天下事,只为稻粱谋”。

  现在介入公共事件的,大都还是一些没有多少钱的律师,他们还在做着一些努力。而像我这样的,不缺钱却仍然在介入各种公共事务的,就成了“另类”了。但我还是希望像我这样的“另类”能多一些。

  谈个人理想:感同身受民众苦,尽己所能是担当

  羊城晚报:中国的律师大都集中在都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其他的省级中心城市,而在广大的农村律师严重不足,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该如何解决?

  陈有西:中国法律服务业存在畸形消费问题。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加上其他的省级中心城市,集中了中国70%以上的律师,而且都是最优秀的律师。而在中国广袤的乡村,很多农民不知律师为何物,也请不起律师。有的偏远区县,四五年考不出一个国家司法资格者。因此,中国的律师人均占有数,目前而言还是不能把乡村人口算上的。

  这些乡村农民的吃饭需求、教育需求、医疗需求、住房需求,现在已经列入国家高层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但“法律需求”还没有列入视线。由于中国律师的执业许可证是全国通用,律师往大城市集中、争挤有限的发达地区、发达人群市场空间,就成了必然的趋势。这种现象加剧了市场需求不足、律师“饱和”假象。现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一己之力,多为那些基层的群众想想。我几乎每天都会接到一些法律求助的信息,如果可能,我都会帮助。

  羊城晚报:现在眼睛还盯着社会底层的知名律师已经很少了,是什么促使你去关注那些农村里或城市底层最需要帮助的一群人?

  陈有西:现在不光是律师,包括一些地方的司法机关都是在“独善其身”。一件事情发生了,先看跟自己有没有利益关系。如果没有,即便它会损害司法机关的形象和声誉,也不管。有时候看到这种情况,我十分忧心,比看着律师队伍里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还要忧心,因为司法机关的形象代表着国家的形象。

  我出生在农村,小的时候生活非常苦。所以我很懂得底层群众的苦,感同身受。我常想,如果我不去帮一下他们,还有谁会去帮他们?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是要有一点责任和担当的。

  谈博客微博:笔耕不辍织微博,赢得粉丝万万千

  羊城晚报:在我国的知名律师中,你是较早开通个人网站和微博的。现在,社会各界对微博的争论较大,有人认为它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作用巨大,有人认为上面的谎言众多虚假事件不断应该严管,对此你怎么看?

  陈有西:我的“陈有西学术网”现在的访问量已经超过3300万,我的微博粉丝则有4万多人,这些都是我和读者交流的地方。我觉得这些新的传播手段对于促进法治进步有着不容忽视的力量,但现在它的力量还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如果你拿一个微博上当天的热点事件去问路人,10个人中,可能有9个不知道。但与此同时,上微博的人越来越多,愿意在上面发言的人也越来越多,增长速度很快,这就使得微博在将来对推动法治进程起到更大作用成为可能。对微博上的一些虚假言论等进行管理是有必要也可行的,但微博的发展是很难人为控制的。

  羊城晚报:您的网站和微博在业内影响很大,经常看到你在凌晨还在发文章,有不少“粉丝”回复评论,十分热闹。你经营它们是否有什么“诀窍”?

  陈有西:要说“诀窍”,也确实有一些。首先就是勤奋,我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气。此外要快,等事情过了你再写就晚了。另外,还要有些才情。最后,对电脑技术要精通。

  微博是一个现代科技,一般都是80后、90后在玩,而我是“50后”。我用“50后”的经验、对社会的洞察,加上80后、90后的工具,再加上比一些年轻人还要厉害的勤奋,没日没夜不睡觉,我才可能在办案子、讲课的同时,每天发两篇左右的文章在网站上,从而引来3000多万的点击量。

    陈有西

  陈有西,男,浙江宁海人。京衡律师集团董事长兼主任,一级律师,兼职法学教授。现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人权委员会副主任、知识产权委员会委员、宣传联络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委员会理事。浙江省作家协会作家。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法律顾问。

  浙江大学(杭州大学)中文系77级本科毕业,北京大学法律系高级法官(研究生)班结业。曾在浙江省公安厅、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委政法委、浙江省高级法院任职。其个人网站《陈有西学术网》目前点击量已达3300余万,居中国法律人博客首位。
 

责任编辑:介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