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业界动态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北京律协王隽副会长谈“北京律师业蓝皮书”的出炉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3-12-19
摘要:中国律师网 北京律协王隽副会长谈“北京律师业蓝皮书”的出炉 记录律师业的发展进程 ----北京律协王隽副会长谈“北京律师业蓝皮书”的出炉 2011年6月10日,当王隽副会长将近25万字、前后经过5次统稿的“北京律师业蓝皮书”书稿交至社科文献出版社时,课题组成
中国律师网


北京律协王隽副会长谈北京律师业蓝皮书”的出炉

  

  记录律师业的发展进程
  ----北京律协王隽副会长谈“北京律师业蓝皮书”的出炉

  2011年6月10日,当王隽副会长将近25万字、前后经过5次统稿的“北京律师业蓝皮书”书稿交至社科文献出版社时,课题组成员都如释重负,而这距离北京律协启动“蓝皮书”编写计划整整过去一年。一年间,课题组成员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相关问题经过了多次的研讨、论证与调研,在初稿的基础上,又经过了大刀阔斧的调整与修改。在参与其中的学者、律师以及协会秘书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具有标志意义的中国法治史上首部地区性律师行业蓝皮书新鲜问世。

  “这是一项比较有含金量的工作,虽然耗费了我们大量的精力,但非常有意义。蓝皮书的出台,对于业内外了解与熟悉律师业、对于领导机关制定律师业发展政策应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王隽副会长希望蓝皮书中客观公正的记录与描写,能有助于增进社会对律师行业发展状况的了解,提高对律师社会功能及职业使命的认知,进而对律师业的发展带来裨益。

  动因:社会对律师业的偏见与误解

  “编写蓝皮书的想法由来已久,特别是因为对律师职业特点的不了解,社会公众和有关部门对律师产生误解和偏见的时候,我们就想通过蓝皮书的形式,编写一部北京律师业发展报告,将律师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全方位地呈现在大家面前。”王隽副会长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八届北京律协将编写蓝皮书写入了2010年年度工作计划中,并决定由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领衔完成此任务。2010年6月,蓝皮书课题组正式成立,行发委主任周塞军副会长亲自参加,并利用其参与过《律师法》起草等经历发挥了重大作用。成员中除了长期从事律师工作的实务专家和处于律师行业自律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还邀请了社科院法学所和中国政法大学专门从事律师制度研究的专家学者加盟其中。

  “得益于这种人员构成,蓝皮书融合了理论研究、执业经历和管理经验三方面的知识和视角。不同的知识和视角相互印证和补充,力求准确反映北京律师业发展状况。”王隽副会长介绍说,在人员的选择上,他们也经过了慎重考虑,特别是社科院的冉井富和祁建建老师不仅理论功底深厚,而且对于蓝皮书的体例与范式比较了解;而政法大学的陈宜、王进喜老师对律师制度有着深入的研究;协会秘书处则承担了大量的组织和保障工作,包括会议召开、资料提供、安排调研、联系出版等等。

  王隽副会长说,律师业发展反映在许多方面,经验素材无比丰富。具体在此次蓝皮书的体例选择与内容定位上,他们采取点面相结合的原则来确定考察的范围,安排报告的结构,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让数据说话,并深度剖析了一些2010年北京律师业发展中的代表性事件,力求全面、客观与公正。

  《北京律师发展报告2010》分为四个部分,即总报告、分报告、重点事件分析和大事记。“总报告是对年度发展情况的总体考察,每年一个;分报告每年5~8个,具体内容为对行业发展中某些方面的深度考察;重点事件是对当年影响重大的事件进行的考察和分析;大事记则是有关活动的忠实、简明的记录。”王隽副会长说,他们也是根据蓝皮书的编写特点来确定撰写此次报告的总体结构。

  王隽副会长告诉记者,由于这是首次编写蓝皮书,所以在结构和内容上还有一些特殊的安排,即在总报告中增加了从1949~2009年北京律师业60年发展历程,另外就是大事记的内容不限于年度发生的,还包括建国以来截至2009年间发生的重大事件。

  “第一次编写没有经验可供借鉴,在资料和数据获取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不尽完美。”在表达遗憾的同时,王隽副会长也希望在后续版本的编写中,能更为全面、客观与深入。

  特点:概观、直观与客观

  记者粗略地浏览了一遍蓝皮书,在四部分内容中,总报告之一《北京律师发展历程:1949~2009》,记录了北京律师业从初建、取消到恢复重建、改革、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对6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梳理。在这期间,北京律师业在全国率先实行了一系列敢为天下先的革命性变革;总报告之二《北京律师2010年度发展状况》,从律师队伍的数量、律师机构的组织规模、律师业务范围、律师收费、律师社会活动、律师行业管理6个方面展示了2010年北京律师业的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律师的发展前景作出了展望;5个分报告则选取了北京律师履行社会责任、刑事辩护业务、青年律师发展、律师执业风险、律师惩戒等角度,对行业的发展与管理进行深入考察与分析。此外,蓝皮书还对2009~2010年北京律师业10个典型事件进行客观描述与分析,既直面问题,又总结经验与教训。

  王隽副会长说,在编写此书的过程中,他们力争做到概观、直观与客观,那就是尽量通过指标、图表、标志性事例等能量化的指标数据,将北京律师业发展的成就、问题、趋势,直观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进而展示北京律师业发展的宏观图景。“比如律师业务中非诉讼法律事务比例的数字变化,就直观地说明律师业务领域在不断拓展。从传统的刑事、民事代理到企业法律顾问再到政府法律顾问,说明律师能发挥作用的层面越来越广,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态势。”

  “我们尽可能让统计数据、现实事例自己‘说话’。当然,客观是相对而言的,指标的设置、结构的安排、材料的取舍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我们对律师制度的理解和认识,因而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主观性。”王隽副会长强调说,客观公正是他们一再坚持的原则。

  记者也注意到,在蓝皮书的许多章节中,存在一些总结与评论性文字,观点鲜明。王隽副会长告诉记者,此次编写过程中,协会主要是负责提供资料并进行统稿,而各报告则是由专业律师与资深学者撰写的。“在一些章节中,存在一些概括或评论,可能不够平和,可能不够成熟,可能不够公允,但是出于对作者观点的尊重,出于对探索性思考的鼓励,我们在统稿时部分保留了这样的概括或评论。”王隽副会长认为,这样有助于体现蓝皮书的客观性,也有利于增进社会各界对律师业的整体了解。

  突破:直面敏感话题

  律师收入,一直以来是众多律师心中的痛。由于对律师行业整体状况的不了解,以及对收入理解上的以偏盖全,导致一段时间来社会将律师与高收入联系在一起。当媒体与公众简单地从律师业总收入推算出律师的人均收入,而忽视了成本支出以及律师收入中的“二八”现象时,律师个体以及行业协会就在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一现实问题,以致收入问题在律师界成为一个敏感话题。

  而在这次的蓝皮书中,律师收入不仅写入其中,而且还认真剖析了北京律师收费总额较大的原因。“大家都怕谈收入,担心因为措词的不严谨又引来误读。但老是藏着掖着,公众的联想就会更丰富。”王隽副会长认为,既然是要反映律师业的整体发展状况,那敏感话题就不能回避。

  通过对具体数据的分析,蓝皮书得出了北京律师人均收费全国最高的结论,但也同时指出,律师人均收费是营业收入,而执业成本要占三分之二。“以2010年为例,北京律师人均业务收费49.3万元,扣除三分之二的成本支出之后,尚余16.4万元。也就是说,2010年北京律师人均净收入大约16.4万元。”王隽副会长给记者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王隽副会长进一步说,目前律师界收费水平分化很严重,20%的律师分享80%的收入。“律师的收入是呈金字塔式的,高收入者处于顶端,为极少数,不能因为这极少数的高收入个体就认定律师是一个高收入群体,实际上70%以上的律师收入并不高。特别是一些年轻律师,因为收入微薄,不得不在法律和生存之间进行艰难选择。”

  其他重要的现实问题如刑事辩护、青年律师发展等,蓝皮书都进行了全面考察与分析。在对青年律师生存状况分析时,祁建建老师笔端凝重,他一开始也没料到,“困境”这个词会与承载着如此多美好理想和愿望的成功者的形象结缘并成为一个问题。但现实状况是,在高额的生活成本的挤压下,青年律师的生存状况十分艰难。

  蓝皮书详尽剖析了造成青年律师待遇低以及对自身地位评价不高的原因,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青年律师生存环境短期内难有根本改善。“解决青年律师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合力,青年律师是中国律师行业未来发展的希望,他们关于职业发展的困惑与痛苦也是沉重的,社会应该关注律师的现实问题和长远发展问题,给他们更多指导和关怀,用心解决他们的困惑和忧虑。”王隽副会长有些沉重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另外如“李庄案件和北京律师警示教育活动”等被收入到了典型事件当中,“蓝皮书既然要直面问题,就无法避及这些敏感的回忆。”对于典型事件和重要问题的选择,王隽副会长认为,只要是当年最有影响力的事件,而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

  在王隽副会长看来,蓝皮书除了具有保存资料、宣传引导的作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应该起着为决策者与研究者提供学术分析的智库作用。“而这更需要客观与全面,将律师业的宏观态势与微观层面都一一展示出来,让读者自己去领悟和评价。”

  王隽副会长说,编写蓝皮书是北京律协极为重视的一件事,蓝皮书的问世将会在业内外产生何种影响,现在还不得而知。但他坚信,律师业的发展会越来越美好,对律师的评价会越来越公允。

 

责任编辑:介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