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 中小型事务所传统管理模式制约律师业发展
"加强律师事务所建设,关系到律师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律师职能作用的发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王俊峰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律协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建设研讨会表示。 中小型律师事务所究竟要向何处发展?在研讨会期间,记者采访到了多名执业律师,他们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全都选择了走专业化道路谋求自身发展。 法律服务呈多元多样精细化 "万精油"是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律师石宗初对该所成立之初时的形象比喻。那时,无论刑事、民事、劳动争议还是行政诉讼,只要是案件,该所都办,导致多而不专,广而不精。30来人的律师事务所,虽然业务量每年都在缓慢增长,但始终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办案体系。用石宗初的话说,"不但自身素质无法提高,也导致无法对委托人提供更专业、更高水平的法律服务。" 中小律师事务所到底是做"万精油",还是做专业所?不仅仅是智豪律师事务所,也是众多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发展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律师事务所归类于服务行业,其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直接决定律师事务所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对律师行业的整体认同。 随着经济的全球融合、各经济领域的深入发展,律师业也向复杂化深层次发展。而法律服务市场的分类分层,一方面出现了更多对法律服务门类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对法律服务提供者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 "以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为例,有的企业有上市需求,有的企业有融资需求,有的有劳动用工需求。"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主任孙文俊在接受《法律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律师法律服务正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和精细化的特点。 而这种特点的具体表现就是,客户对法律服务专业化水平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要求法律服务向深度延伸,由发生纠纷的事后法律救济转向了事中的法律控制,进而延伸至事前的法律策划。 也正为如此,根据不同需求来提供不同法律服务,成为众多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在现实条件下的一种选择。 比内行更内行比专业更专业 20世纪末期,为顺应入世大潮对中国法律服务提出的要求,全国开始推广律所"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中国律师业迎来第一次发展浪潮。专业所在各个领域的崛起以及各个领域专业程度的加深,直接推动了中国律师的专业化。 从2002年成立到今天,北京天同律师事务所已经走过10年发展之路。作为该所的一名律师,蒋勇告诉记者,"走进天同所,会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法律服务。" "在越来越繁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差异化给律所品牌的塑造、市场的培育提供了捷径,专注和专业也往往能带来更多的市场美誉度。"按照不求最大,但求最精、最专的发展思路,天同律师事务所定位于高端民商事领域。 蒋勇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案例:2011年,天同律师事务所办理了一起最高人民法院二审的建设工程纠纷案件。围绕这起案件,该所团队用了近1200个工作小时,向法庭提供了近一尺厚的案卷材料。二审的效果远远超出了当事人的预期。 "当事人都说,我们比他们更了解工程领域。"蒋勇说,天同所通过一系列具体制度,做到了比内行更内行,比专业更专业。如今,这个不大的律师事务所在业内的竞争力越来越得到认可。 天同律师事务所专业的发展之路,可以看作是近年来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在谋求自身发展的一个缩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各个领域,几乎都已经有相对成熟的专业律所占据竞争地位, 甚至引领了这个领域的发展方向。还有一些律所近年相继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 ,有的甚至在建所之时便确定了明确定位、发展思路、战略规划。 推进专业化分工是长期任务 "引导和推动中小型律师事务所朝着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在全国律协关于加强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建设的意见讨论稿中,定下了中小型律师事务所的总体目标。 王俊峰说,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就是要通过专业化建设和分工,解决当前律师法律服务全而不专,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突出问题。 不过,王俊峰也坦言,推进律师事务所专业化分工将是一项长期任务。而这其中就包括了做好专业定位,提高相关领域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推动律师业务转型升级,建立完整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法律服务优质高效,建立相应的专业化发展配套机制等等。 "我们就是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以传统律师业务为基础,遵循在擅长的领域做到最好的发展战略,提倡走专业化联合的发展道路,形成各有所专,各有所长的发展局面。"王俊峰说。 法制网兰州9月26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