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社会经纬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差评有风险”需要制度性保护

来源: 长沙晚报 作者:王婧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7-15
摘要:据网友曝料,近日,山东济南岳先生因在外卖网站“饿了么”给商家差评且爆了粗口,被店主上门砍伤。13日下午,“饿了么”就此事发声,称已对商家作出下线处罚。济南市公安局官微@济南公安表示,正在依法调查此事。(7月14日《新京报》) 在网购中,当商家提

据网友曝料,近日,山东济南岳先生因在外卖网站“饿了么”给商家差评且爆了粗口,被店主上门砍伤。13日下午,“饿了么”就此事发声,称已对商家作出下线处罚。济南市公安局官微@济南公安表示,正在依法调查此事。(7月14日《新京报》)

在网购中,当商家提供的商品、服务不能令人满意时,买家给出差评原本是表达利益诉求的权利。但很多时候,差评并不是你想给就能给的。远的不说,近日就有多起买家作出“差评”后被恶意骚扰报复的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广州一位女生给乘坐的滴滴司机差评后,该司机编造与其开房的信息发布在某色情网站,并公布了女生的手机号码和微信头像……济南这起网上订餐给差评被砍伤事件,不过是“差评有风险”的又一案例。

“差评挂黄网”事件中,滴滴司机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名誉权,必须为此承担法律责任。而济南岳先生事后被鉴定为轻微伤,公安机关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打人者予以行政处罚。不过,由差评引发的纠纷,大都属于民事领域,相对于刑事案件来说,违法成本较低,导致同类事件频出。

在评价功能中设置差评,本意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监督商家。然而,个别商家非但做不到闻过则改,还反过来怪罪买家,肆意骚扰打击报复。“差评有风险,评价需谨慎”显然有悖于消费者真实意愿的表达,也不利于净化网购市场秩序。对此,有关方面应健全制度,堵塞漏洞,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利。

其一,保护买家隐私。在网上给差评,和在现实中举报的性质是一样的。近年来,各地纷纷采取措施,保护举报人隐私,以免日后遭受报复。同样,网购也要对做出差评的买家的隐私予以保护。比如,网购平台则可设置匿名差评,让商家无法看到买家的个人信息。

其二,提高骚扰成本。电话骚扰、短信轰炸,这些常见的骚扰报复方式,由于达不到触犯法律的程度,往往让一些商家有恃无恐。保护差评权利,就必须提高骚扰报复成本。去年,浙江杭州市出台了国内首部网络交易政府规章——《杭州市网络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网络交易者骚扰或威胁消费者,迫使其违背意愿作出、修改商品或服务评价的,责令改正,并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这种制度性保护举措,值得借鉴。

其三,设立差评期限。电商平台要引导卖家正确看待差评,通过正确的渠道重新赢得顾客。在这方面,不妨借鉴失信管理办法,给差评设置一个期限,逾期不再保留,从而鼓励商家“风物长宜放眼量”,不必为当前的一两个差评耿耿于怀,而是着眼于改进工作,将今后的质量和服务做得更好。

责任编辑:王婧

上一篇:校园快递业务岂可随意售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