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社会经纬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市场仍有需求,“家庭厨房”不能一棒打死

来源: 北京晚报 作者:李晓慧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7-14
摘要:日前,多家媒体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在谈到“家庭厨房外卖”时表示,家庭厨房没有法律界定,不支持这种网络订餐方式。滕佳材称,现在网上订餐发展得特别快,尤其是现在都是年轻人在紧张工作,有这种平台方便他们的生活,但网上订餐

  日前,多家媒体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在谈到“家庭厨房外卖”时表示,家庭厨房没有法律界定,不支持这种网络订餐方式。滕佳材称,现在网上订餐发展得特别快,尤其是现在都是年轻人在紧张工作,有这种平台方便他们的生活,但网上订餐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风险。他表示,对于网上家庭厨房,他个人是不支持的,甚至是反对的。

  那么什么算是家庭厨房做外卖呢?说穿了其实还是外卖,不过就是把一般外卖平台上的商铺改成了私人。具体来说,大抵就是忙于工作或者纯粹就是懒得做饭的买家通过网络订餐平台下单,而赋闲又擅长烹饪的人,在家里接单后做出饭菜售卖。据新华社报道,大爷大妈们仅需提供健康证,商家工作人员上门查验拍照即可完成在某热门“家庭厨房”APP上的注册。食材来源、餐具消毒、送餐人员身体健康状况、线上交易记录保存等均无相关规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坊间流传起一种对“手做”、“私房制作”(或者更有腔调地将之写作“homemade”)食物的着迷一般的信赖。再加上网络平台上,大神一级的美工们对那些老奶奶剥花生、老爷爷抻面条、暖男炖煮食物和小清新妹子做烘焙的照片的各种美化、排版,营造出了浓郁的“高级感”,消费者不知不觉就对这样的产品产生了信赖。尤其是另一边,工厂化生产的食物总会暴露各种各样的安全丑闻,还有流传在朋友圈里对添加剂、微量元素耸人听闻的传言,种种加在一起,人们选择的天平就更加偏向了有着“纯天然”、“土法加工”、“无添加”属性的食物。

  但殊不知,包括“家庭厨房”在内的很多“homemade”,其实存在的安全隐患一点都不少。过去自己家里做点吃的拿出来卖,很多是熟人生意。但现在隔着虚无缥缈但又错综复杂的网络,买家是无法知道制作食物的人用的到底是哪种食材、是不是真的按照程序操作,制作者最近有没有感冒,给大师傅打下手的那位是不是隐瞒了自己的传染病史……一旦出现问题,说不清是哪个环节出错,也就找不到人承担责任。这样的野蛮生长,最后毁掉的是整个行业。从这个角度看,前述官员的个人表态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就这样一棒子打死一个正处在萌芽期的新生事物吗?显然不应该。对于这种有需求、有供给的民间创新,应该鼓励爱护,因为这不恰恰是拉动内需、创造就业的好思路吗?“监督管理局”,顾名思义,既要监督也要管理。每一种新生业态都会触及监管的空白区,官方要做的就是广泛调研,及时填补空白,帮助新生事物们进入良性发展渠道。事实上,官方也曾经表态,家庭厨房没有法律界定,如果经营行为以后纳入国家法规,在监管的范围之内,可以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就像现在遍地开花的各类电商、各种网约车一样,“家庭厨房”会经历阵痛期,但也会有理性发展。

责任编辑:李晓慧

上一篇:别忽视专车司机禁入标准的社会背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