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我局第一次回复内容读三遍,若还不理解,最好屈尊到户籍窗口咨询为宜。”3月28日,福建宁德市12345政务服务平台出现这样一条居民诉求回复在网上引起热议。经宁德市霞浦县公安局核实,该局之前已对网帖内容进行过详细答复,但该局仍为民警万某某的不当回复表示道歉,并对其予以警告处分。当事人陈先生表示接受,爆料网民也已致歉。(3月29日人民网) 单拎出最近的“读三遍”回复来看,确实让人有严重的不适感,当地能及时核实并给出最新说法,也确实能够及时纾解因误会带来的围观和热议。既然是被误会了,而且以官方之名做出了道歉,并对当事民警做出了处分,事情至此,似乎可以划上了句号。 不过,如果跳出误会本身再去仔细打量,仍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地方。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在网民向当地政务服务平台提出咨询诉求,并且在得到过“详细答复”后,为什么还会在一个月后,再次以同样的内容去咨询呢?要知道,这个问题的发生,正是后续的源头。 依常识来看,应是可以撇开该网民恶意重复的可能性的,那么,另外一种极大的可能是,该网民对官方给出的答复并不满意,或者说并未消除他所有的疑惑。再回到官方最初的“详细回复”来看,在“你的情况不符合条件”前,只有一段干巴巴的法律条文。 官方回复自然是要提供相应的法条,但是,在面对网民一系列的疑问时,在回复时能否不那么冷冰冰呢?能不能根据网友的提问进行针对性地回答呢?这不仅是为了有利于答疑解惑,更是让提问者看到官方回复的有温度。要知道,在公民与官方之间,本应该是对等的对话,不应该以程式化的语言对付,而这种方式往往是大有影响的,正如那句流行话所言,说什么或许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说。 而如果再去看看所有的回复,这种看上去没有温度的程式化回复随处可见,比如说,在每一个回复的开头都是“您好!你的来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最后一句永远是“感谢你对公安工作的支持!”,倒不是说这样的客套本身存在什么问题,只是,当这样的客套变成一种程式化的应付时,如何让网民看到官方的诚意呢? 而与此同时,在整个回复中,也让人看到中其中的任性,比如那句“请把霞浦县公安局第一次回复内容读三遍”,我们当然可以去理解当事民警在被同一问题反复“骚扰”时的情绪不稳定,只是,作为政务服务平台的发声者,如此任性的回答,还是能看出相关部门对官方回应在方法论上,是缺乏相应的规范的。而这种不规范往往发生在某种不耐烦爆发之时,比如此前被曝光的“40年后,我们是不是还存在这个世界,不要考虑太长远了”、 “我当流氓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儿”、“没时间闲扯”等等。 一边是程式化的冷若冰霜,一边是自由发挥的任性,这显然不是简单的“误会”所能解释的,从根本上说,所有的问题依然在于权力的姿态傲娇,缺乏对民众权利的敬畏,当然也少了权力本身应有的谦抑。那么,什么样的回复才能不致于误会的产生呢?只要真正去关切了民意的诉求,能够想民众之所想,急民众之所急,如此这般,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