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五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倍受社会关注的“入园难”“入园贵”已得到有效缓解。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显示,2009年至2014年,全国新增幼儿园7.17万所,幼儿园总量增幅达51.88%,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50.9%上升至70.5%,提高19.6个百分点,提前实现规划纲要目标。然而,从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入园难”“入园贵”看,要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尚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社会多个方面共同努力。在一些地方,为孩子能上一个好幼儿园,家长们依然费尽心思、跑断腿,动辄几十万元收费的“天价幼儿园”也依然门庭若市。 对此,中期评估的结论是,质优价廉的公办幼儿园数量还是不足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此,需在落实好教育纲要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资源配置格局,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公益普惠”势在必行。 “入园难”普遍表现为“入公办园难”。相比民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质优价廉,成为家长们的理想选择。相关数据显示,公办幼儿园数量在近年有明显提升,其中教育部门办园2011年止跌后,于2014年达到50.13%,集体办园和其他部门办园在2012至2013年止跌回升。但一些教育专家指出,依靠财政资金、集体资金办园毕竟有“天花板”,应该更多依靠社会力量来提供学前教育服务。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从根本上解决“入园难”“入园贵”,还要从供给上入手。质优价廉的幼儿园多了,幼儿园入读“打破脑袋挤破头”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十三五”期间,各地在进一步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的同时,应着力探索、制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和管理办法,通过财政补贴和收费管理积极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支持“普惠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增效。 学前教育事关下一代的“人生第一步”,要帮助他们扣好人生这第一个扣子。同时,根据中期评估揭示的问题,各地在为解决大中城市“入园难”“入园贵”攻坚之际,还应大力解决乡村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等较为严重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努力为所有孩子创造良好人生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