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宠物扰邻”是申城市民反映较为强烈,社会舆论较为关注的不文明行为之一。日前,上海市文明办、市公安局等联合召开“宠物不扰邻,生活共安宁”专项整治行动推进会会上透露,本市考虑通过电子监控等平台,对养宠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待条件成熟,“宠物扰邻”行为还将被纳入公共征信系统(11月1日《新闻晨报》)。 宠物扰邻是时下公众投诉最多的问题之一,也是公共治理亟待解决的一个难点。有的地方开展了多轮治理后,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新实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增加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种类,由原来的73种增加到238种,短信骚扰、宠物扰民、强买强卖等行为都被明确定性为违法行为。然而,受各种因素影响,法律很难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而“德治”的路径,大多是采取签订诚信公约或者进行文明宣传、实行社会自治等模式,不过由于缺乏惩戒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宠物扰邻首先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如果签订了相关公约而不遵守,则是一种失信表现,理应被纳入征信体系,在手段的正当性上并不存在问题。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纳入诚信体系就如同一把利器,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个人若是因为宠物扰邻而被人投诉,在调查核实之后会被纳入失信名单,受到一系列的惩罚,甚至处于寸步难行的地步。无论是贷款、入学、求职还是晋升,都可能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不难看出,完善而成熟的公共征信系统,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可以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也是解决乘车逃票、偷税漏税、宠物扰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有效路径。事实上,正是由于征信体系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在很多领域对其进行了有效扩容,比如有不遵守景区文明而被纳入“黑名单”者;有的地方规定,公众若是乘地铁有逃票行为,将不得报考公务员、教师等职业;还有地方规定若未能按时交纳水电、物业费用,也会被纳入诚信体系,随着征信体系的功能不断放大,正在日益成为社会治理的标配。 不过理想很美好,现实却不容乐观。征信体系确实是一个好工具,前提是必须要让其先成熟和完善起来,这恐怕才是当前最难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国内个人信用信息管理工作有了很大进展。凭借政府的财力和号召力,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在短时期内迅速建立,并形成覆盖面较广的基础数据库。然而,这种体系建设仍然处于相对封闭化、分散化的状态,既未能完全实现有效的信息整合和统一,也未能建立一体化的平台。 与国外的征信体系相比,国内的征信体系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还没有建立起科学、动态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专业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发展相对滞后、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障等。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政出多门,很多部门都有自己的“黑名单”,甚至成为一些机构的生财之道。相较于社会信用和个人信用而言,如何建立有效的政府公信,引入独立第三方参与建设诚信体系,仍是一项宏大而又任重道远的当代使命。以此为背景,宠物扰邻纳入信用体系,能否给一个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