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桶寨乡2015年卫星图。 张先君在对比航拍图和林场中的山坡。本报记者 程曼祺/摄 寻林记 核心提示: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大川镇和宝兴县蜂桶寨乡,最近因为一份网上流传的环境报告引起多方关注。该报告“指控”该区域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存在以“低效林改造”为名对天然林的皆伐(成片砍伐)。一支官方调查队来了,深入这片既是天然林又是商品林的林区。以“低效林改造”和“震损林修复”为名天然林皆伐是否存在?围绕着裸露的山地,争议随即展开:如果之前这里生长的是人工商品林,那么只要有采伐证,便可以进行正常的经营活动。如果之前这里生长的是天然林,那么事情就复杂了。 西岭雪山以南,是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大川镇和宝兴县蜂桶寨乡的广阔山地。这里人迹罕至,交通闭塞,上一次迎接蜂拥而至的人群和媒体的关注,是因为2013年的“4·20”芦山地震。 今年10月前后,这里再次聚集了身份不同、目的各异的人:省、市、县各级的林业部门官员,林业专家,本地土生土长的林农和林场职工,以及前来观赏红叶的游客。 让这片静默的森林引起关注的是10月21日网上流传的一份环境报告。根据该信息发布机构历时两年的调查:“在‘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范围内、雅安市蜂桶寨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存在以‘低效林改造’为名义的对天然林的皆伐(成片砍伐)。皆伐的天然林面积多达19425亩,相当于3/4个成都市。” 实际上,19425亩是12.95平方公里,而成都市辖区建成区面积目前就有604平方公里。“3/4个成都市”的说法是一个编辑失误,但多家媒体在转载中照搬了这一错误。 国家林业局也在第一时间接到了这份环境报告,并马上责成四川省林业厅组织调查队赶赴大川镇和蜂桶寨乡进行实地调查。 一队人马心事重重地带着任务进山了 10月24日,在大川镇西边的杨开村,不到8点,高音喇叭就开始放送晨间歌曲。农家乐里,早起的游客兴致勃勃,他们前一天晚上驾车从150公里外的成都慕名而来,准备前往西岭雪山南麓的南天门景区观赏红叶。 8点半,当游客一身轻松地前往景区时,另一队人马也心事重重地带着任务进山了。这支包括了省、市、县各级林业部门官员,省林科院、林勘院专家和当地向导的调查队,即将开始调查。他们的目的地是这片广袤山区中游客罕至的角落——被递送到国家林业局和住建部的环境报告中,用黄色条框勾勒出的砍伐区域。 根据该环境报告中的卫星图片,大川镇西北的铜厂河河谷附近,有17715亩森林被连片砍伐,其中天然林有16140亩。这1.7万多亩林地分散在多个区域,调查队被分为3组,分头对26个点进行实地调查。 专家需要核实和评估一系列问题:对这一区域天然林的“低效林改造”是否违规?皆伐天然林的面积有多少?天然林的破坏对分布在这一区域的大熊猫、金丝猴、红豆杉等珍稀动植物有何影响? 带着任务的调查队行色匆匆,车队驶过“黄水河大熊猫基因交流走廊带”的指示牌,一路往铜厂河方向疾驰。打头的是镇上集体林场“铜厂河林场”的一辆墨绿色皮卡。铜厂河林场正是这份环境报告中,以“低效林改造”为名皆伐天然林的主要区域。 河谷入口处的告示牌,指示了此地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内,这里同时也在“黄水河大熊猫基因交流走廊带”范围内。这条走廊带是沟通邛崃山系和大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的重要通道,春天时大熊猫会在走廊带内“恋爱”、交配。若走廊带被破坏,可能导致大熊猫种群的破碎化。 沿着河谷向里,不时能看见两侧的山坡,有成片森林被砍伐后留下的空地。争议即围绕着这些裸露的山地:如果之前在这里生长的是人工商品林,那么只要有采伐证,便可以进行正常的经营活动。如果之前这里生长的是天然林,那么事情就复杂了。 既是天然林又是商品林的森林处境尴尬 在我国森林管理体系内,对林地的种类划分有三个标准。从权属上,林地可以分为集体林地和国有林地。本次环境报告中揭示的砍伐现象,均发生在集体林地。集体林地的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其使用权、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被分到林农手中,并可进行流转。村集体经济也可保留部分集体林地。铜厂河林场就是集体林场,自负盈亏,其场长杨加荣同时也是林场所在地杨开村的村支书。 从起源上,森林又可划分为人工林和天然林。天然林根据演替特点,又分为原生林和次生林。未经人为破坏的天然林是原生林;而最初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再次自然生长繁衍所形成的天然林就是次生林。 从功能上,森林还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商品林可以进行经营活动。 以上三种分类相互重叠,造成了森林管理中的一个矛盾:既是天然林又是商品林的森林处境尴尬。 铜厂河林场和周围林农自留山中的天然林就属于此种情况,一方面,它们是商品林,本可以进行采伐等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又是天然林。从1998年开始,四川省全境就纳入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禁止对天然林进行商品性采伐。 在实际管理中,戴着“商品林”和“天然林”双重帽子的林地,是按天然林管理的。这种双重属性使林农和林场面临一定经营困难,这在铜厂河林场这样的集体林场尤为典型。场长杨加荣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个林场占地面积8万多亩,其中有6万多亩是天然商品林。在2007年第一批人工柳杉林成材并获得采伐证前(柳杉是当地主要速生林树种,针叶林,成材时间在20年左右——记者注),林场一度发不出工资。 林场所拥有的天然林不能进行采伐,而且由于林权上属于集体林,又无法得到“天保工程”的补助:根据“天保工程二期”(从2011年开始)的补助政策,对国有林中的天然林,中央财政按照每年5元/亩的标准安排森林管护补助费,而对于集体林中商品林性质的天然林则规定由林农依法自主经营,中央不再安排管护补助费。 芦山县林业局局长李云波和宝兴县林业局局长苟必康说,实际操作中,这两个县级林业部门没有给拥有集体天然商品林的林权所有者发过“天保工程”管护补助,杨加荣也说林场没有收到过这部分补助。 在天然商品林无法进行经营,且集体林地上的天然商品林无法享受补助的情况下,四川省从2009年启动的“低效林改造”却打开了一个口子,改变了以往“天保工程”范围内,“天然林动不得”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