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社会经纬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医生的苦,为什么难被人理解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徐杨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0-13
摘要:当信任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我们很难将一部分人与另外一部分人区分开来。医生的苦,为什么难被人理解。 医学界网站曝光了一篇外科医生8岁儿子写的作文,句句辛酸:“爸爸很爱睡懒觉,我不喜欢这样,要多陪陪我们”,“爸爸早出晚归,一个电话就又被叫走了

  当信任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我们很难将一部分人与另外一部分人区分开来。医生的苦,为什么难被人理解。

  医学界网站曝光了一篇外科医生8岁儿子写的作文,句句辛酸:“爸爸很爱睡懒觉,我不喜欢这样,要多陪陪我们”,“爸爸早出晚归,一个电话就又被叫走了,休息天就想着一直睡懒觉,连狗都讨厌爸爸。他是我的爸爸不是那些病人的爸爸!”

  当医生的苦,医生自己没少说,社会也没少提及,但从一个8岁大的孩子口中诉说出来更自然更真实,也更容易打动人。以“汪星人”对人类的忠诚,自然让作文本身又多了一点说服力。童言无忌,成人会伪装会表演,但小孩子不会,医学界网站将这么一篇作文放在自己的网站上,是想告诉社会,对医生这个职业多一点理解、多一些认同、少一些苛责。

  这本该是一篇戳中泪点的作文。可看网友们的反应,似乎煽情的效果并不好,认同者有反驳者更多,比如:不能将职业特点等同于超常付出,早出晚归的职业多得是,不止医生一家;无法陪孩子有时候也是个人习惯问题,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为工作牺牲了个人时间。人们甚至从孩子描述的辛苦和现实社会中对医生的职业评价的对比中,找到一丝围观者的快感。是人心太冷了吗?

  医生这一职业的辛苦程度有目共睹,但面对医生,恐怕很少有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关于医生的美好回忆还是孩提时代给我们的,对医者仁心的认同被丢在了当年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县乡医院里。时代在进步,人与人之间简单互助的关系,在窗明几净的三甲医院里反而找不到了。公众不缺同情之心,也不缺爱心,但公众实在缺乏面对医疗环境久拖不解决的耐心。如同孩子的抱怨一样,我们也想大喊一声:回来吧,医道精神。

  在付出和回报之间,有些东西走偏了。虽然一些医生愿意在手术台前站上十几个小时,却不愿意在病人面前多说个一分钟;一些医生倾其一生都在追求更高的医术,可面对病人时却冷漠得埋头开药。比起手术室里看不见的敬业,真正左右医生职业评论的其实是每一次门诊的过程,每一个细节。医患关系的紧张有社会环境的成因,也有病人素质的成因,但医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因素。想得到真心得用真心换,想赢得尊重得先从理解别人开始。人与人的交往得遵循这样的原则,当然医患之间也不例外。应当说医疗环境的问题,是医疗体制造成的,一个医生一个上午要看二三十个门诊病人是常有的事,有时对待病人们提出的在专业人士看来有些“白痴”的疑问时,难免有些不耐烦。这种不耐烦在医生看来,自觉可以原谅,但在花一个上午来挂号看病的病人来说,却不这样认为。这无疑影响了人们对医生的评价,让医生当了体制的替罪羊,所以,不要动不动将“环境不好我们没法看病”这样的话挂在嘴边,这种情绪化的表达无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反而会激化矛盾。

责任编辑:徐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