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社会经纬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学童的悲哀与马云的感叹

来源: 新华网 作者:徐杨 人气: 发布时间:2015-09-22
摘要:据媒体报道,在四川泸州市古蔺县双沙镇寨坪村,80多名小学生因教学楼成危房,被迫借用农房上课,上厕所也只能进猪圈。“早在2009年,就有爱心企业捐助了60万元善款,专门用来修学校,但这笔钱现在去哪里了我们都不知道。”寨坪村的一位村民称。 一边是学生

  据媒体报道,在四川泸州市古蔺县双沙镇寨坪村,80多名小学生因教学楼成危房,被迫借用农房上课,上厕所也只能进猪圈。“早在2009年,就有爱心企业捐助了60万元善款,专门用来修学校,但这笔钱现在去哪里了我们都不知道。”寨坪村的一位村民称。

  一边是学生在农房里上课、上猪圈如厕,另一边是60万元善款睡大觉,如此冲突的一幕,让人摇头叹息。犹如捧着金饭碗,却讨饭吃,岂非讽刺?

  报道称,村民所说的60万元善款的确存在,目前还储存在古蔺县民政局的公用账户上,一直没有正式投入使用。原因是,当地村民对善款的使用有不同意见,这些意见互不相让,长期以来变为僵局。

  “神仙打架,凡人受伤”,村民们争个不休,却延宕了孩子们享受基本教育条件的权利,无论出于什么理由,争议都失去正当性。

  争议并非没有价值。问题是,这种讨论,不可让捐赠者缺席,他们最有发言权,他们的意见至关重要,他们的捐赠权利不可虚掷。

  公益事业捐赠法明确规定,“受赠人与捐赠人订立了捐赠协议的,应当按照协议约定的用途使用捐赠财产,不得擅自改变捐赠财产的用途。”“捐赠人有权向受赠人查询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捐赠人的查询,受赠人应当如实答复。”“受赠人应当公开接受捐赠的情况和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诸如此类的规定,无一不是在保障捐赠者的合法权益,可现实情况是,6年过去了,本该用于修校的善款却被闲置,这是对捐赠人的不尊重,也是对孩子们的不尊重。

  其实,即便没人捐赠善款,当地政府也有责任向孩子们提供安全稳定的教室,提供最基本的配套设施。而此事件的发生,除了提醒我们关注孩子就学条件的恶劣,也该关注慈善生态的灰色环节。

  李克强总理说过,增强慈善组织公信力,把慈善事业做成人人信任的“透明口袋”,让社会爱心的暖阳照耀困难群众、助力民生改善。中国人不缺善心,不缺慈善动力。最新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收到的款物捐赠总额达1042.26亿元,时隔4年再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这是好消息。

  如何让慈善透明,原民政部官员王振耀认为,“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是公布捐赠数额和来源,第二是及时向捐赠者反馈信息,及时向捐赠者反映去向和动态。现在中国慈善事业没做好的因素之一就是因为缺乏及时回馈。第三,还要根据这些捐赠信息进行深入开发和加工,从而对慈善进行管理提出一些体制改进的建议”。可是,我们遗憾地发现:善款常常不能善用,或者不能及时善用;挪作他用,或者揣进自己腰包。不尊重捐赠人意愿是在伤害捐赠热情。

责任编辑:徐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