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一名持有十年签证的中国游客疑在欧洲旅游时留下“不文明游客”记录,日前在洛杉矶国际机场被拒入境、签证作废并被遣返中国。这究竟是美国人的鼻子太灵手太长,还是这位游客在欧洲的“不文明记录”太差?洛杉矶旅游业知情人士透露,其实两者都不是,此次中国游客被取消十年签证,其实与其之前多次在美停留记录被疑与观光签证目的不符有关(9月21日中国新闻网)。 经过证实,游客因留有不文明记录而致10年签证作废乃是误传,然而,此前民众对此拍手称快的情景,仍然令人印象深刻。从中可以看出,民众对游客不文明记录即黑名单制度的效用十分期待,非常盼望黑名单制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使不文明旅游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可以说,这一则严格意义上的假新闻迅速走红的背后,传递出的是民众对旅游黑名单制度的真期待。 自从游客黑名单制度推行实施以来,已有多人有过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黑名单制度已经初显威力。但是,游客被记入黑名单后,究竟对不文明游客有何具体影响,是否能对其起到足够的警示作用,对此许多人仍然持观望迟疑态度。 毕竟,黑名单制度实行数月以来,我们只见到有人被列入黑名单,却鲜见关于列入黑名单之后对其产生影响的后续报道。被列入黑名单其游客的旅游行为是不是真的受到了一定限制,其信用体系等是否受到了不文明旅游记录的影响,所受惩戒能否使其引以为戒并彻底改正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得到详细解答。只有当活生生的因不文明旅游记录产生后续影响的案例呈现在我们面前,黑名单制度的威慑力和影响力才能得到最直接的体现。 当然,出现上述案例缺乏的情形也是有其客观原因的。例如,黑名单制度推行未满半年,后续影响可能尚未到来,或黑名单游客因受到惩戒而暂时搁置了旅游计划等等。尽管如此,长久未见相关后续报道,仍然会令民众对黑名单制度的真正效用心存疑虑。 正是这种疑虑使得民众对黑名单产生后续影响的案例格外期待,特别盼望见识到黑名单制度发挥作用的实例,以此来提升和巩固对黑名单制度的信任和信心。这种心理间接导致了“游客因不文明记录而致10年签证作废”的传言高度契合了民众的心理期待,令这条假消息得以迅速传播并广受赞同。对此,有关部门和媒体不妨适度予以关注,披露一些因黑名单制度而影响旅游计划的案例,使民众通过实例切实体会到黑名单制度的威力。 马克思说:“一步实际行动要比一打纲领更为重要。”对于黑名单制度而言,我们应当读懂上述假新闻中的真期待,以更多实际行动和真实案例助推黑名单制度发挥更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