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学年开始,不少孩子上一年级了,班主任大多会在微信上拉个家长群,几乎所有父母都积极参加,多的可以达到80多人,与老师的沟通显得非常便捷了。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班上有什么安排,都可以直接告诉家长;家长有什么问题,也可以与老师直接交流。 这个群必须每天刷一下,否则很不放心,生怕错过什么重要信息,这对家长倒没什么,父母一方,总会看到。但老师恐怕就有些吃不消,除了负责几十个孩子,还要与一大群家长保持交流状态,有的家长在孩子上学期间,长时间守在学校围墙外,随时“直播”校内动静。 有些老师可能很喜欢这种“直播”式教育教学。但有了这个微信群,从早晨7点过到晚上10点多,未必及时回复,却需随时在线,不排除有些老师对此疲于应付,深感负担加重。 这种基于社交网络应用加大的压力是无意识的,它对学校教育教学产生哪些影响,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一些压力之下的变形动作却让人深感忧虑。 这些年来,个别学校发生过小孩子之间相互打闹致身体伤害的事情,有的家长因此把事情闹得很大。不少学校噤若寒蝉,感到承担不起责任,索性课间休息除了上厕所,不让孩子出教室,安安静静坐在座位上,甚至有些高中学校也是如此。 压力有时候是动力,但压力之下也很容易变形。比如原本希望孩子不受意外伤害,但最后演变成所有同学不准出教室。这到底是谁的责任? 学校不该因为怕承担责任就不让孩子出教室活动,享受片刻闲暇。学校怕孩子受伤,更怕家长纠缠不清,天价索赔。但这个理由并不充分,学校应该主动做好安全保护设施,做好安全教育,从而放手让孩子们有玩耍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消极应付可能出现的问题。 而从社会及家长方面来说,第一,如果孩子受到严重伤害,须得付出包括经济方面的代价,那么应该有法律途径进行解决,而不是只能通过大吵大闹,影响学校正常教育秩序,问题才可能解决;其次,得知学生课间竟然不能出教室活动,社会与家长应该向学校提出质疑,而不是默认这种做法。 目前的问题是,学校怕家长中有“刁民”,家长担心学校不负责任,双方互不信任,相互防备,哪怕老师和家长同在一个微信群,互动频繁,这种不信任未见得有多少减缓。这种死结不解开,学校和老师该管的不敢管,中小学校只能成为一个大托儿所,很难有真正的学校教育。 怎样解开这个死结?首先,从家长角度,应该对学校和老师有基本信任。不错,学校有隐患,老师之中有败类,而因为有隐患和败类就对学校产生普遍的不信任,则学校教育的必要性和效果严重下降。其次,立法机构和主管部门应该有公正解决纠纷的程序和机制,不能把家长和学校直接推到对立面上,引起恶劣的示范效应。再次,把孩子交给学校,不是放弃家庭教育责任,家庭也应该给孩子包括安全知识在内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