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4月29日,武汉保卫战中最为激烈的空战打响。时年22岁的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弹药耗尽之后,驾机向日本战机迎头撞去,与敌同归于尽。大江之上,霎时火光四射,仰天观看空战的武汉民众在那个瞬间不禁泪飞如雨。 这不是年轻而弱小的中国空军第一次与强悍的侵略者以命相搏。在淞沪会战中,中国飞行员沈崇诲和陈锡纯,让自己的飞机笔直地俯冲而下,直接撞向了日军战舰“出云”号的甲板。 与此同时,在白山黑水间的东北抗日战场,东北抗日联军拼尽全力抵御外敌,明知敌强我弱也要断然亮剑。孤身血战的杨靖宇将军,面对上百日伪军,在生命最后一息仍将枪口顽强地对准敌寇。 与整个战局相比,他们的救国努力是那样微弱,犹如萤虫,拼尽生命最后一丝光,希望照亮乌云麇集下的大地。在当时一部分人看来,这些青年军人的抗争渺小而无谓,就像孱弱之中国,在强敌面前战则必败,任何抵抗均属徒劳。 这一点点的努力,真的救不了中国吗? 听听毛泽东的回答吧。在《论持久战》中,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争取时间和准备反攻而流血战斗,某些土地虽仍不免于放弃,时间却争取了,给敌以歼灭和给敌以消耗的目的却达到了,自己的战斗经验却取得了,没有起来的人民却起来了,国际地位却增长了。这种血是白流的吗?一点也不是白流的”,断然否定了任何轻视抗战价值、亵渎自我牺牲的论调,给予了每一个烈士那“一点点努力”最大的尊重。 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抗战硝烟已散去了整整70年,回首往昔,今日之青年更应该铭记彼时年轻的英烈们,在国家危亡的危急关头,用单薄的生命做出的“一点点努力”。这努力,代表着对未来抱定的“一点信心”。 国家的救亡图存、复兴昌盛,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积小流而成江海;个人的生存发展、前途命运,更需要凝心静气,锤炼韧劲,持续奋斗,集跬步而致千里。现在,某些人幻想着在成功的门前一蹴而就,对点滴积累不屑一顾;还有人轻易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颓然丧失努力奋斗的勇气,这些想法只能推远自己与成功的距离。不要轻看任何微小的努力,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这样只能给懈怠找理由,为放弃做辩解。 这个世界上不会有骤然而成的胜利,也不会有轻易渡过的难关。点点滴滴的努力,日复一日的坚持,才能靠近梦想的彼岸。在这个过程中,既积累着经验、丰富着知识,又坚强着精神,更新着能力。所谓艺多不压身,有了真本事,才能在机遇降临时厚积薄发,获得成功的可能。人生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丢失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方向,你瞧!你种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