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广播公司(BBC)今年邀请5名中国中学老师到英国汉普郡一所顶级中学,对该校的学生进行了一个月的“中式教学”,并拍了一部纪录片。结果,不少英国学生的举动让中国老师们十分抓狂;英国学生也无法适应高强度教学,常被中国老师训哭。中国老师表示,英国学生缺乏进取心,懒散无纪律。BBC希望通过这个研究项目,探寻中国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能否教好英国学生。 “中式教学”这种说法,实际上就是对中国应试教育的一个别称。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种方式确实使中国学生得到了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比如奥数比赛这样的项目,很长时间以来都被中国人垄断——虽然7月份举行的第56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美国夺得冠军,但这依然难以动摇中国的垄断地位,因为中国有着“全民奥数”的庞大基础,就像巴西有着“全民足球”的广谱根系。 尽管“中式教学”遭诟病已久,但从国外教育界的长期反馈看来,评价分化得比较严重。当然,不同感受本质上还是来自于不同的国情,英国中小学生学习方式非常自由,但结果是基础知识总量及牢固程度无法达到“基础”应有的水平,在以后的继续教育中不得不大量重温基础知识。对英国来说,这是不想看到同时也是被诟病的,而在这种背景下,“中式教学”就对他们具有极大的探索价值。 中国老师在英国“水土不服”,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为期一个月的时间,不可能改变学生的接受习惯,因而也就无法比较出哪种方式最好。但英国BBC这个项目的初衷很明确,那就是要为英国中小学教育找到一种更好的方式以改变他们的学习现状,而“中式教学”正是他们的一个重要参考项。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式教学”已经体现了它的应有价值,也应当说“中式教学”并不是一无是处。 “中式教学”是中国现阶段的必然,如果从国情上考量,两种教育模式并无好坏之分。近些年,中国的应试教育越来越受到诟病,但这本质上并不全然是教育体制的问题,而很大一部分都是经济基础所致。其他一些国家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倡导的是素质教育,这个方向当然是今后所有国家教育的大趋势,但是,素质教育本身就意味着在很大程度上要走出书本到实践中去,并加设大量的实习课或更多的跨地域“小留学”,而我国当前不少地方并不具备这样的经济条件。 中国要在经济基础和教育体制上全面现实素质教育,是一个远大的目标,但不能因为有了远大目标,就全盘否定脚下的路。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前行的过程也应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已经是素质教育国家,但他们认为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他们也在探究问题出在哪里。素质教育本身是一个动态变量,在教育这个问题上,只能依据现实情况不断地探索,有条件地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