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办寿宴要满70岁 追踪> 四川省通江县,有“中国银耳之乡”的美誉。这两天,这个“银耳之乡”却因其官方出台的规范国家公职人员和群众操办酒席的通知,成为了舆论焦点。(通知具体规定见本报5日19版)。 通知称,之所以规范操办酒席,是因为近期群众反映各乡镇和城区酒席泛滥,自身不堪重负却又束手无策。滥办酒席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昨天,重庆晨报记者前往通江县进行了采访。 居民看了新闻才知道通知 昨天0点过,重庆晨报记者赶到通江县城。在随机进行的街访中,无论是夜宵店老板、副食店老板,还是吃夜宵或过路的当地居民,都对通江县官方发布的规范操办酒宴的通知“不甚知情”。 “我也是今天(4日)下午看手机新闻才晓得的。”冉先生一边说一边拿出手机,将4日手机收到的推送新闻翻了出来。 交谈间,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年人也凑了过来:“新闻里说通知7月23日就发布了,这样算来已经过了10多天,至少在新闻报道出来前,没收到任何关于这个通知的消息,连我各行各业的朋友也没人说起过。” 抽访10人6人赞成通知 昨天凌晨和上午,记者在通江县城随机采访的市民共计10位,有机关公务员、私营业主,还有打工者、村民,年龄在20岁到50岁之间。 28岁的电梯安装工胡师傅,也是从手机新闻详细了解到通知内容的,他举双手赞成,“除了婚丧红白喜事和一些大寿属于正常的习俗,其它的像满月、百天、乔迁、考学、立碑之类的,大都属于巧立名目找借口办酒宴赚钱敛财,早就该管管了。” 建材门店老板陈先生说,名目繁多的宴请还有季节性:每年的冬月、腊月与正月办婚宴,每年的七八月办学宴,其它类型的酒宴穿插在各个月份。“一般都是在中午办,最多一天我们家同时有4场酒要吃。”陈先生与妻子那天一人赶一场,实在没法去现场的两场,也找人帮忙送了人情钱。 40岁的何先生透露,他一年10万元的收入,差不多3-4万元花在了吃酒送人情上。“老实说我自己也办过酒,想通过办酒,多少捞点人情钱回来。”何先生说,与他有着同样心态的人不在少数,因此在乡村形成了一种不好的风俗习惯,的确让人感到心烦和无奈。“以这段时间集中的学宴为例,有些家庭孩子连二本都没考上,也要办酒。” 根据统计,10位受访者中有6人支持通知的规定,2位认为通知的出发点很好,但在个别细节上需完善,否则操作太过繁复;只有2位经营酒楼生意的老板,多少因为酒楼生意会受此影响的缘由表示反对,一向姓老板就“70岁才能办寿宴的规定”摇了摇头,称“太可笑了”。 有酒楼11天预订16台学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