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社会经纬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防止奥数失冠副效应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徐杨 人气: 发布时间:2015-07-22
摘要:在第五十六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因为一道几何题输给了美国队,中国队获得亚军。好几天过去了,胜负这种原本属于竞技场上的“兵家常事”,似乎余音未了。酸溜溜者有之,不忿之情溢于言表者也有之。唯其如此,我们需要防止这次“屈居”带来的副效应。

在第五十六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因为一道几何题输给了美国队,中国队获得亚军。好几天过去了,胜负这种原本属于竞技场上的“兵家常事”,似乎余音未了。酸溜溜者有之,不忿之情溢于言表者也有之。唯其如此,我们需要防止这次“屈居”带来的副效应。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有“数学世界杯”之称。如果说四年一届冬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展示的是运动的“脱如狡兔”之美,一年一届奥数赛事展示的则是智力的“静如处子”之美。中国自1985年起参加该项赛事,整整30年来共有18次总成绩排名第一。也就是说,我们这一项目并非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罗马尼亚、伊朗、保加利亚等,他们都拿过冠军。为什么以前冠军旁落,我们没有这么大的反应呢?我想,一个是因为输给美国失去了冠军,再一个是一些人欲借此为奥数扬幡招魂。

数学,古希腊学者视其为哲学之起点、学问之基础,它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的思维之美、理性之美、逻辑之美,曾令无数科学家为之倾倒。奥数赛事的举办,旨在呈现这些“美”。因此,奥数赛事本身无可非议,可非议的是“奥数热”与竞赛的主旨渐行渐远,与升学挂钩。曾几何时,无论中学还是大学,奥数证书成为选择优秀学生的“硬件”,成为进入名校的“硬通货”和“敲门砖”。不少省市都规定,高中阶段在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或在省赛区竞赛中获得有关奖项的,具有高考加分甚至保送资格。这种倾向性极强的政策导向,使得奥数具有非常功利和“实用”的价值。

正因此,这些年来对中小学校开设奥数班的公开诟病从来没有停止过。有研究指出,只有大约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习奥数。那么,参加奥数竞赛与学习数学,其区别正该像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区别一样。在体育那里,那些身体条件优秀且具备运动天赋的人去挑战运动极限,一般大众就是强身健体。在奥数这里,那些对数学有兴趣、有特长、有天分的学生,甚至不妨去摘取哥德巴赫猜想那颗“皇冠上的明珠”,而对多数学生而言就是作为通识教育的一种。

这届的奥数竞赛我们屈居亚军,说不上是件好事,但也说不上是什么坏事,它只是一件正常发生的事情。防止奥数失冠带来的副效应,就是要防止借此片面发力,让各种奥数班堂而皇之地卷土重来,重新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潭和应试教育的误区。

(摘编自7月21日《南方日报》,原题为《权当奥数失冠是一件正常事情》)

责任编辑:徐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