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社会经纬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焦作公开债务预算被指无法律依据 公众热情不高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4-01-02
摘要:新京报 焦作公开债务预算被指无法律依据 公众热情不高 焦作预算公开的“孤军”之困 公开政府债务预算被指无法律依据;焦作市财政局长认为改革还需国家完善相关法律 核心提示 在呼吁政府财政公开、“三公”公开日益高涨的今天,河南焦作市十多年前就已做到财政
新京报


焦作公开债务预算被指无法律依据 公众热情不高

 

  焦作预算公开的“孤军”之困

  公开政府债务预算被指无法律依据;焦作市财政局长认为改革还需国家完善相关法律

   核心提示

  在呼吁政府财政公开、“三公”公开日益高涨的今天,河南焦作市十多年前就已做到财政全透明,预算公众参与的财政制度改革。

  如今,焦作市的预算改革面临攻坚战。钱从哪来,花到何处已向公众公开,但是如何评价花钱的效果还是难题。

  焦作的预算绩效评价改革已推行6年,目前仍有难度。12月初,焦作市财政局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签下合作协议。该基金会将对焦作市15个项目涉及3亿资金进行绩效评价。效果如何公众将拭目以待。

  财政公开对申相臣来说,早不是什么新鲜事。

  这位河南焦作市财政局长1998年开始推动财政改革。经过十多年财政公开,焦作市政府、各单位钱怎么来,花到哪,如今已公开到每一笔款项。

  别的地方还在为政府预算是否是“国家机密”争论时,还在为“三公消费”公布犹豫时,焦作市已在全国率先实现政府财政公开,预算公众参与。

  但申相臣仍觉得财政改革,单靠市委、市政府重视,靠地方出台文件支持,还是不能长久。

  “外面大雪纷飞,里面不可能百花盛开。”申相臣说,焦作市属于5级政府的中间层,要想把预算改革长久坚持下去,还要靠国家大环境和法制法规的健全完善。

  清家底促预算公开

  焦作市财政改革公开始于2000年。

  12月5日,申相臣回忆,1998年时,以煤炭为经济支撑的焦作市遭环保政策调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均负增长。

  财政吃紧,甚至公务员的工资也不能足额发放。

  焦作市财政局办公室工作人员李新龙回忆,当时为解决资金问题,市里扣发公务员400元工资,4年后才还上。

  财政捉襟见肘的局面却成了财政改革的契机。

  申相臣说,当时乱收费、乱摊派严重,经济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甚至各单位有多少钱,有多少小金库,连市委书记、市长也不甚清楚。

  为了清家底,焦作市委、市政府决定釜底抽薪,收回各单位的财权。

  1999年,为确保各单位财务信息真实,焦作市推行会计委派制。

  首先由银行封存所有单位账户,没收各单位的财务章,然后由市财政局统一派驻会计,管理各单位财务。

  焦作市粮食局当时负责财务工作的王土舢回忆,那次行动,很多人不理解,认为是财政局要扩权。

  这个行动触动很多人的利益,持续半年才得以完成。

  “有的会计都吓跑了。”申相臣说,清查出来的钱,有的很隐蔽,甚至单位班子也不知道,要不是那次清理,这些钱很难浮出水面。

  经清查发现,分散在各单位的小金库、账外账、闲置资金共计2亿多,相当于当时焦作市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实行会计委派制为此后的财政综合改革会打好铺垫。

  钱收回来后,怎么花,要给各单位和市民一个交代。随后,焦作开始进行预算公开、政府采购公开、社会听证、绩效管理等一系列改革。

  债务公开遭质疑

  11年过去,焦作的财政改革已走在全国前列。

  中央部门预算去年才开始公布,而焦作市部门预算公开早已细化到项。

  以焦作市委为例,公开的项目中包括:今年车辆交通费35万元、业务招待费为3万、领导办公电话费3万、地厅级离退休干部参观疗养费8万元等。

  这些对其他地方来说,还被当做“国家机密”不予公布。

  路国贤,焦作市市委书记。在焦作市财政局官网上,同样可以查到他的工资单:职务工资1410,级别工资1387,国家保留津贴40,工作性津贴1200,生活性补贴1640,住房公积金738,所得税39.76,应发5677,实发工资4899.24。

  这只是焦作市财政公开的一个细节。

  焦作市年度预、决算,部门预、决算,预算执行等信息都已在政府网站上公开。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蒋洪的团队评价称,焦作是中国财政透明度最高的地方。

  焦作市2011年的预算由9本预算组成,这也是中国目前公开的,最完整的地方政府预算。

  9本预算包括公共预算、社会保障预算、政府债务预算、政府采购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投融资预算、非税收入预算和社会性别反应预算。

  而在国家层面上,社保基金预算还正处于试编阶段。另外,政府债务预算和非税收入预算尚没有启动。

  以地方政府债务为例,如不是今年国家审计署对债务进行审计,迄今各界仍在为中国有多少地方政府债务而争论不休,而焦作早在2004年就编制了债务预算。

  回顾第一次债务预算,当时的债务科科长滑爱萍说,“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张到期偿还的债务表。”

  但债务预算并不好编,滑爱萍说,一旦编入预算,整个债务关系就会暴露。预算还要公开,当时的压力不小。

  焦作市财政局预算编制局局长任立宏说,债务有政府的、有各单位的,到还款时,摸不清底不行。比如学校,把教学楼抵押贷款,若还款不及时,教学楼被查封可咋办?

  2008年,焦作市债务预算已运作几年,但招来的却是其他地方的争议。

  滑爱萍回忆,在全省债务预算工作会议上,很多地方财政部门的人都说焦作“闲的没事干”,增加编制工作量不说,债务到期还要求各部门还债。

  争论最多的还是缺乏法律依据。

  根据相关法律,地方政府不能举债,举债已属违法。政府怎么能给债务编预算?

  对此,申相臣说,地方政府能发债券,实行融资性债务,为什么就不能承认。“越是掩盖,到还钱的时候没钱,岂不更被动?”

  预算听证会的尴尬

  看似简单的财政信息公开,执行起来也并非易事。

  财政的钱怎么花,公开之后怎么才不会招来非议?对此,焦作市财政局动了一番脑筋,比较传统的就是举办听证会。

  迄今为止,焦作市针对预算举行11场听证会。由此,焦作也成为全国“参与式预算”改革的先行者。

  “参与式预算”最早起源于巴西。它是通过一系列民主讨论会形式,吸纳公众参与公共资金的分配、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但对这个洋名词,申相臣在推行预算听证时并没有听过。他说,举办听证会只是想让公众了解为什么要花这个钱,“不能空口说就是透明”。

  但首场听证会就遭遇尴尬。

  第一场听证会只有一位市民报名,最终这个人还没来。

  王土舢作为专家代表,从2004年第一次参加听证会,此后的大部分听证会他都参加了。

  王土舢认为,作为专家代表,他对财务工作熟悉,但对很多项目也不专业,每次参加前,还要去查资料,有时候还要调研。

  他坦言,听证会上,有些市民确实因对事项不了解,参与不积极也是事实。

  据他观察,焦作市预算公开,公众参与的热情并不高。像他对预算工作比较熟悉,还对其他部门的预算兴趣不大,何况他人。

  申相臣也坦言,与美国预算草案公开后,美国老百姓能提很多意见相比,焦作的预算听证会,即使像公交补贴这样的民生项目,参与者也寥寥。

  “人家做了100多年,我们才搞几年,需要一个过程。”申相臣说,政府公开是一回事,参与者有没有监督能力是另一回事,不能因公众监督水平不高,就不公开。

  “政府花不好钱要问责”

  焦作财政改革的核心是财权分离为“四权分立”。

  焦作市财政局组建四个机构:预算编制局、预算执行局、预算监督局和绩效评价中心。

  滑爱萍如今是焦作市财政局绩效科科长。说起绩效评价,她直言不好做,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成熟的目标评价体系,公信度和权威性大打折扣。

  焦作预算绩效评价从2005年开始,当时只能对预算结果评价。

  随后,焦作市又对预算管理全过程绩效评价,将以前50万以上的项目设定绩效目标,扩大到所有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项目。

  为使评价有公信力和说服力,焦作市财政局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引入第三方评价。

  申相臣说,国外的预算评估,评价指标体系是关键。而中国目前预算绩效的考核体系目前还不完善。

  对此,申相臣举例称,要评价政府预算的绩效,需要历史数据对比,绩效管理还要引入社会监督,把结果信息公开。

  为了让预算单位重视绩效,有些地方提出将绩效结果和第二年部门的预算挂钩,绩效好可以增加预算,绩效不好则削减预算。

  这种看似较好的激励措施,滑爱萍却认为很难推行。要评价政府花钱的效果,目前主要是评价指标体系设定比较简单,从全国看尚无很好的办法。

  滑爱萍认为可行的办法是,将绩效结果列入政府对部门的考核指标中。

  对此,申相臣建议,今后应在政策层面明确预算绩效管理,引导政府花好钱,“花不好钱要问责。”

  申相臣坦言,以前靠地方党委、政府支持,靠地方出台文件支持,焦作财政预算改革才走到今天。“但仅靠这个长久不了,需要法律和大的制度支撑,才能真的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责任编辑:介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