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推开范谊代表的房门,来采访的记者崔丽一愣。床上铺满了议案,正在忙碌的范谊说:“我得赶紧把这些材料整理出来,不然,会就开完了。” 两会接近尾声,跑会的记者感慨颇多,既有对代表委员尽心履职的感佩与敬重,又有“会场还在,人没了”的质疑与愤懑。会上的精彩“桥段”让人兴奋,缺陷不足亦难逃“围观”——按照大会讨论通过的章程,在本应讨论审议的时间里,一些代表团的小组讨论会没开一会儿就散场,甚至一个团组只用一分钟说了句:散会。 10天的会期,要探讨的议题很多,要审议通过的报告也多,时间有限,只能抓重点。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人就说,两会上,代表委员真正该花时间和精力的,是审议预算报告和刑诉法修正案草案。立法、管好钱袋子,是人大最该干好的事。正如记者王亦君在微博上所言:从3月8日下午到3月14日上午提请大会表决,除去听取两高报告、审议两高报告,2900多名代表们审议110条、两万多字的刑诉法修正案草案的时间,只有10个小时,各位代表,务必珍惜手中的权利。 而预算报告和刑诉法修正案草案,恰恰又是专业性议题,需要代表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对预算报告很在行的叶青就坦陈,法律中的一些专业术语,他不大弄得明白。建议人大应该专门对代表们进行一些培训。 看来,要认认真真审议两会的各种报告,避免“时间不够,看不懂”,10天的会期真的不够用;可在审议报告之时,一些小组讨论会会场的“人去楼空”,又似乎给人会期太长之感。毕竟,开一次两会不容易,会议成本也不小,如若不能做到“集中精力办大事”,恐怕对不起纳税人。 要开好会,程序上的改进必不可少。一些需要花费时间审议的报告,比如预算报告、刑诉法修正案草案之类,能否在正式开会之前就发给代表委员,能否提供必要的专业培训,以便代表委员们能够有时间看得明白弄得懂? 技术上的改良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代表委员们的责任心。是否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有明确的认知,是否尽职尽责,直接决定两会的效果及作用。 “会上一分钟,会下十年功”。不管是高质量的发言,还是有价值的议案提案,都有赖于平时的积累。没有会下的认真履职,会上的“一鸣惊人”只可能是花活儿。不得不说,一些代表委员还不太接地气,擅长高谈阔论、慷慨陈词,却缺乏现实针对性,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曾经提交和参与提交议案、建议、意见1100多件的赵林中代表就说,像新闻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一样,代表也要下基层、转作风。 对于重要而短暂的两会而言,会风的改进也不可或缺。既然会期短,那就别浪费时间。讨论发言请直奔主题,少些官话套官,不要一发言就唱赞歌,一审报告就作汇报。要知道,上行下效,两会的会风,直接影响政治生活中的各种大会小会,敢不敢说真话,能不能讨论真问题,两会是标准和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