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 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2011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法制网北京5月29日讯 记者 张维 教育部、国家语委今天发布了2011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报告指出,社会大众广泛关注语言生活。报告列举了2011年语言生活领域的争议话题予以佐证。 如淘宝体的应用。淘宝体录取通知。7月,南京理工大学给新生发送了“淘宝体”录取短信:“亲,祝贺你哦!你被南理工录取了哦!不错的哦!211院校哦!……”。有人认为该短信采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很亲切,但质疑者认为这种短信不够严肃。 淘宝体通缉令。上海徐汇警方发布了一则“淘宝体通缉令”,通缉令中以“亲”称呼在逃人员,并使用了“优惠”“客服热线”“预订”“套餐”等商家常用的词语。质疑者认为,这种表达形式模糊了警察与罪犯的界限,消解了司法的严肃性,使庄重的执法带上娱乐化色彩。 淘宝体招聘公告。8月,外交部微博“外交小灵通”发布了一则“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招聘公告。该公告用“亲”的称呼开头,用“不包邮”结束,中间还使用了“有木有”等带有咆哮体特征的词语以及网络表情符号。批评者认为,“外交无小事”,外交部门使用的语言不应过于随意。 还有地名更名引发的争议。关于湖北“襄樊”市改称“襄阳”市引发社会议论。支持者认为,历史上襄阳的地位比樊城高,更名凸显了襄阳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利于招商引资或旅游开发。反对者认为,樊城的历史文化同样深远,更名要修改各种地图、公章等,至少要付出1亿元的成本。 汉语能力测试也广受关注。新华网7月报道,历时3年研制的“汉语能力测试”将于年内试点开考。这则消息引起社会极大关注。赞成者认为,当前测试仍是促进学习的主要手段,推行汉语能力测试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母语能力,促进汉语的健康发展。质疑者担心开展测试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损害汉语的教育与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