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编者按:作为民主与法制产物,律师制度在中国的正式建立,与中国的近代化同步,迄今正满一百周年:1912年元旦,民国诞生;9月,北洋政府颁布《律师暂行章程》;12月,上海律师公会成立。 我们将报道的落点,首先放在上海。在中国律师制度的发源地,官方重新肯定了上海律师公会的历史价值,上海市律师协会及相关部门正在筹备组织隆重的百年纪念活动;我们还找到了一批最老的见证者,他们仍在为先辈的理想奋斗不息。 律师传统曾经中断……当人们去追寻传承,去重拾历史记忆的时候,这个地址才会被重新发现。 陈列馆里,8位民国律师被选为了“那一代”的代表,他们是民国律师中“在新中国法制建设中继续发挥作用的律师”。
翟世祺是原上海市卢湾区司法局长(现黄浦区司法局党委书记)。按他的说法,这是在“寻根”——作为最早开放的口岸,百年之前,上海已经有了律师出庭辩护的记录;八十多年前,这座远东第一大城市律师数量已达到一千三百余名。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律师同业组织,上海律师公会消失了近60年。在旧址内,中国第一座以律师史为主题的陈列馆得以建成。大楼被重新发现,它历史和价值被重新肯定。 2012年6月1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上海市律师协会联合主办纪念上海律师公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上海市政协主席冯国勤到会并致辞。 2012年12月8日,上海律师公会将迎来其一百周年的纪念日,上海市律师协会及相关部门正在筹备组织隆重的纪念活动。 翟世祺相信,律师在中国法治建设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显著,这次“寻根”的意义,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显露”。 湮灭 2009年春天,有原卢湾区司法局工作人员从原卢湾区区志里得知:上海律师公会旧址,就在老法租界、后来的卢湾区(现已并入黄浦区),位于贝勒路(现黄陂南路)572号。1921年,就在贝勒路一栋石库门建筑里,十几名青年秘密集会,后来称为“中共一大”。 已发掘的历史遗迹证明,老卢湾区,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他们想证明:这里还是中国律师业的重要发源地。 司法局手中关于上海律师公会旧址的唯一资料,是一张大楼的旧照片,源自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陈同的学术专著。照片显示,这是一栋三层高的阿泰科(Art Deco)风格建筑,门口有台阶、弧形的石质护栏。 有图有真相,照理说,就是体力活,不难。不过,司法局的工作人员花了3个月时间,将黄陂南路上的老建筑逐一拍摄下来,与老照片进行对比,却一无所获。规划部门说:贝勒路572号这个门牌号,现已没有对应的号码。翟世祺有点担心:“会不会是动迁,拆了?” 档案资料中,关于上海律师公会的最后记载是:1949年初,上海解放,上海律师公会全体会员进入中国新法学研究会组织的学习班,进行学习和思想改造。1950年1月12日,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陈毅在一份文件上批示道:“悉查,旧上海律师公会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司法制度有不可分离之关系,依照共同纲领第十廿条规定,反动政府司法制度既经废除,该律师公会的社员资格亦随之消灭……” 随后,那栋3层楼高的Art Deco建筑风格的大楼,连同一些集体财产,被正式移交给中国新法学研究会上海分会。上海律师公会这一组织,从此不复存在。 1950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发出了《关于取缔黑律师及讼棍事件的通报》, 旨在彻底摧毁旧的律师制度并取缔“讼棍”的非法活动,不久,作为个体的上海律师也销声匿迹了。 新中国的律师制度一度在1956年到1959年间得以短暂重现,但新成立的上海市律师协会筹备会,已与上海律师公会再无瓜葛。贝勒路572号大楼的产权于1952年被移交给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再往后,上海律师公会以及其会所,在文字档案中彻底消失了。 “1949年之后,过往的律师传统(一度)中断了,对这些过往的历史记忆也被选择性地抹去”,上海社科院副研究员陈同说:距今并不久远的上海律师公会旧址,竟一度被人们所遗忘,这是特定社会氛围下的特定结果,“很好理解”;只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人们去追寻传承,去重拾历史记忆的时候,这个地址才会被重新发现。 现形 2009年5月,位于上海市复兴中路与黄陂南路交界的工商银行复兴中路支行准备翻修。这栋民国建筑的神韵,让银行工作人员感觉其间必有故事。他们查阅了这栋大楼尘封的城建档案,发现它居然就是当年上海律师公会的办公楼。 银行通报给了街道,街道又告知了司法局。闻讯而来的翟世祺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一栋与旧照片风格迥异的房子:它被改建成了5层,楼外的阳台和扶手、楼内的旋转大扶梯均已被拆除。 原来,1952年,这栋大楼被上海市政府交付给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使用,成了一家银行分理处,此后又经过了多次改建和扩建,并在1984年从3层加高到5层,终于面目全非。但档案确证,它就是上海律师公会的旧址——曾经的贝勒路572号。 上海律师公会成立于1912年12月8日,1926年,公会决定自行购置办公场地,并选中了当时政治、社会环境相对宽松的法租界——贝勒路572号建立办公楼。经过2年营建,由上海律师筹款75700银元建造的办公大楼落成。1929年10月,公会正式迁入。 上海律师公会也迎来它的全盛时期。民国年间出版的《上海律师公会报告书》显示:上海律师公会的会员人数,在1929-1932年间成倍增加。当时,仅爱多亚路(现延安路)的中汇大楼,就有70位律师将事务所设在这里。到1936年抗战爆发前,上海律师公会已有1340名会员,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地方性律师组织。 对于当时的律师来说,这是一个颇具人文关怀的组织。1928年,上海律师公会在上海各级法院设立了律师休息室,由公会专门雇用杂役负责清扫,日常维护费也全部由公会来负担。 捍卫律师执业权益方面,律师公会毫不含糊。1930年8月,上海律师张星垣因出庭为被告的记者吴苏中(中共地下党员)涉嫌反革命罪进行辩护,被淞沪警备司令部的稽查员殴打。上海律师公会专门致函警备司令部,要求严厉查究,并记录在案,其信中特别指出:“对律师加以殴辱,实为中外所未闻。” 因组织救国会、宣传抗日,1936年,包括沈钧儒、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等四位上海律师公会成员在内的“七君子”被捕,其中沈、沙还是公会的执委会委员,但入狱期间,“公会内部从来没有人建议也从来没有任何行动来填补他们的职位”。1937年8月初,当他们获释,律师公会执委会还通过决议,为四位会员举行晚宴以致慰问。 “回归” 2010年的一天,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吴立岚家的门,被两名来访者敲开了。他们是原上海市卢湾区司法局工作人员,告知:上海律师公会旧址刚刚被发现,决定在旧址里面建设陈列馆,正在征集藏品。 吴立岚的父亲吴凯声是上海律师公会重要成员,法国里昂大学法学博士,第一位在法租界会审公廨出庭的中国律师。1926年发生的日本水手打死人力车夫陈阿堂一案,吴挺身而出,提供法律援助,从而闻名上海。 吴凯声还曾为被捕的陈赓、廖承志等人担任过辩护律师。因担任上海明星电影公司的法律顾问,他还曾介入一名女电影明星与其丈夫唐纳的离婚案件。女星叫蓝苹,也就是后来的江青。 吴立岚捐出了吴凯声生前常穿的西装和拐杖,及其留法期间的两本著作。那件领口有破洞的西装,现在被放在陈列馆显著位置,此前多年,它被静静地遗忘在吴家的储物柜里。 类似吴立岚这样的民国律师后人的支持,让上海律师公会旧址陈列馆雏形渐露,但困难仍在。据翟世祺回忆,到2009年夏天,筹建陈列馆之初,他们所掌握的全部资料还只是几张老律师和老房子的照片,所有的寻访都是依据一本书——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陈同写的《近代社会变迁中的上海律师》。 根据书中的指引,他们查阅档案,却发现民国律师并没有专门的档案。上海律师公会的档案资料,散落于上海图书馆和上海档案馆的几千卷不同类别的档案之中,司法局不得不请出专业的研究人员,帮助查阅。 翟世祺和同事们还几次北上,寻求北京法律界同行和民国律师后人的帮助。民国律师、新中国第一任最高法院院长沈钧儒后人捐赠了其照片,和日常工作中使用的公文包。 一位京城知名律师听了翟世祺的讲述,大为感动:“我们律师一直以为,我们是没有根的,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地方。”“等陈列馆建好了,我们一定要来看!” 重新发现的上海律师公会旧址,其所在的复兴中路,寸土寸金,要将旧址全部拿回来,几乎不可能。 通过原卢湾区司法局与银行的协调,银行最后同意给出100平米的空间。 2010年12月8日,也就是上海律师公会成立98周年的纪念日,陈列馆终于如期开馆。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来了,她当天的身份是——民国律师沈钧儒的孙媳妇。阳光媒体集团创始人吴征和夫人杨澜也出席了活动,吴被安排作为律师后人的代表发言——他当天的身份是民国律师吴凯声的长孙。 “基地” 律师公会旧址陈列馆里,大多数藏品都是首次展出。譬如律师公会制作的会员徽章:内圆外方,白底蓝花,以银色为纹,写有“上海律师公会会员”字样,上面还绘有天平一座、笔一支、书一卷,取“公平刀笔,煌煌法典”之意。 当年律师公会规定,上海律师凡出庭办案,或从事正式法律活动,必须佩戴公会所发银质证章,其上刻有号码,以杜绝假冒。 复制于国家博物馆的“七君子”题字的扇面,也是首次在国内展出。上海律师组成了庞大的律师团以营救,当时法律规定,每人可聘请3名辩护律师,故此案律师团有21人之众,均为沪上法律精英。“七君子”出狱后,应友人请求,在一个扇面上各自题字留念,沈钧儒题:“还我河山”,王造时题:“各尽所能,献与国家”。 上述闪光的历史碎片,最终被陈列馆网罗在一起,并归纳为三个部分:“那一天”,讲述上海律师公会成立、变迁和发展的过程;“那一段”,反映律师公会成员所承办的经典案例。“那一代”,展现律师公会中具有影响力的突出代表。 8位民国律师被选为“那一代”代表:沈钧儒、章士钊、张志让、史良、吴凯声、沙千里、王造时、韩学章。这显然不是上海律师精英的全部。翟世祺坦言:律师的历史仍然是一个敏感领域,在人物选择上,他们力求稳妥,选了民国律师中“在新中国法制建设中继续发挥作用的律师”。 2011年,上海律协在公会旧址陈列馆举行了上海市新执业律师颁证宣誓仪式,2012年,黄浦区的新律师颁证宣誓仪式也在这里举行。 “仪式感非常强。”翟世祺说,公会的历史,让这些新加入律师队伍的“80后”们,入门即感知了职业的神圣。 公会旧址还成为了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等院校第二课堂的首选之地,很多大学法律史课,被搬到了这里上。 2011年新当选的全国律协会长王俊峰,到访上海,重要的一站也是参观律师公会旧址。 陈列馆的留言簿上,有多种语言写下的观后感。一位上海女律师写道:“虽然馆很小,但给人一种震撼的力量,中国的法治进程,需要很多律师尽心尽力地参与。”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刘长 实习生 贺涛 张博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