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社会经纬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网络VS人权:国际人权专家热议网络时代的人权保护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12日电(记者崔清新 任珂)在全球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和新应用层出不穷的时代,如何更好地保护人权成为第六届北京人权论坛上的焦点话题之一。在肯定互联网对保护人权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与会的中外专家学者也对如何更好地管理互联网以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12日电(记者崔清新 任珂)在全球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和新应用层出不穷的时代,如何更好地保护人权成为第六届北京人权论坛上的焦点话题之一。在肯定互联网对保护人权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与会的中外专家学者也对如何更好地管理互联网以保护人权提出了建议。

  根据中国发表的《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到2012年底,中国网络微博用户达3.09亿;据对中国最有影响的10家网站统计,网民每天发表的论坛贴文和新闻评论达300多万条。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副院长何志鹏认为,互联网这个平台为人权咨询、人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良好而畅通的渠道,大规模的横向信息流动量对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荷兰人权研究所所长汤姆·茨瓦特认为,互联网将全世界人民联系起来,相互学习,是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渠道,因此是实现人权的强大工具。

  专家们同时也指出了网络给人权保护带来的挑战。

  何志鹏介绍,互联网可能被用来传播有害信息,特别是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毒害作用的色情淫秽信息;被用来鼓吹暴力、民族仇恨和各种歧视,对公民生命安全权利和不受歧视的权利构成威胁;被用来挖掘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实施网络诈骗,侵害公民个人隐私权和财产权;被用来威胁社会或他国安全,或成为少数大国利用作为控制其他国家的手段等。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罗艳华指出,“棱镜门”事件使人们更深切地认识到国际互联网领域的现有秩序有很多不合理、不公正之处,在主权国家和个人在网络空间的权利保护方面都暴露出很多问题。

  对此,专家们也为更好地管理互联网实现人权保护纷纷支招。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副院长王四新指出,由于网络成为诽谤等犯罪行为的重灾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政府在加强网络立法和执法力度,打击网络犯罪、保护个体权利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英国外交部前中国事务主管官员凯特·韦斯特加斯女士介绍,在英国,通过互联网散播恐怖主义威胁、诽谤他人,都是违法的,行为人将承担法律责任。2011年8月伦敦爆发骚乱,那些通过社交媒体鼓励骚乱的人事后都依法受到了惩罚。她认为,政府应该对互联网有监管措施,正如对言论有监管一样。管制互联网,是对个人权利的保护。

  罗艳华认为,在信息时代,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谁控制了国际互联网,谁就控制了世界,因此应重新构建国际互联网新秩序,这个秩序的基本原则应包括公平正义、平等参与、自主管理本国网络。“网络伦理和网络管理具有社会历史性。例如在多民族国家,网络管理者一定会禁止煽动民族仇恨、破坏民族团结的信息,但在单一民族的国家这一点可能就不是网络管理的重要内容。”

责任编辑:介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