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高岳 □ 本报记者 王春 本报通讯员 邬海光 “打得好!”近日,浙江省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徐加爱对海宁警方侦破的一起特大通讯网络诈骗案作出这样的批示。 1月20日深夜,浙江海宁警方动用7辆大巴车,100多名警力,将在安徽合肥、江苏昆山抓获155名涉嫌通讯网络诈骗的犯罪嫌疑人押解回海宁,打响了浙江警方“春雷”行动的开官之战。在省公安厅和嘉兴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和办案指导下,海宁警方已初步查明,该团伙已在全国各地涉案3000余起,诈骗金额高达上千万元,是嘉兴公安史上破获的最大一起通讯网络诈骗案。 七旬老伯借钱买“收藏品” 2015年11月初,家住海宁市黄湾镇的徐老伯焦急地来到海宁市公安局尖山派出所:“之前有个公司打电话跟我说要帮我拍卖‘收藏品’,但到现在都没声音,你们帮我去问问看。”民警越听越蹊跷,怀疑徐老伯被人骗了。 为探明情况,民警跟徐老伯回家。玉玺、羊年银条、《清明上河图》……徐老伯掏出了一件件“宝贝”,民警一看就觉得这些东西不值钱。 徐老伯讲,2015年5月初,有一名自称上海某公司的小李打来电话,说他中了该公司的三等奖,奖品是玉玺,公司可寄给他或者帮忙拍卖,拍卖价4万多元。徐老伯表示让对方拍卖。 小李说,“拍卖的话要交一笔1000元的入会费。”钱以货到付款的方式支付。收到对方寄来的快递后,徐老伯交了钱,快递里装着一份纪念品。之后,小李又以需要保证金、保管费等各种理由让徐老伯先后交款近1万元。每次付钱时,快递里都有一些纪念品,徐老伯都小心保管。 2015年6月初的一天,小李突然打来“紧急”电话:“我公司被盗了,还好玉玺没被偷,放公司不安全,我给你寄过来。”徐老伯付钱后,果然收到一方玉玺。随后,小李又称公司业务火爆,排队客户很多,问徐老伯要不要升级,可优先拍卖,徐老伯又交了升级费。前后交了将近2万元之后,小李就人间蒸发了。 直到2015年9月,另一名自称A公司的小宋打徐老伯电话问:“你手头有没有收藏品?我们是有国家资质的拍卖公司。” “有的,我有很多!”徐老伯一听马上兴奋了。小宋继续说,“你把藏品证书号码报过来”。徐老伯赶紧把玉玺、画等“收藏品”的号码报了过去,小宋告诉他这些“收藏品”价值30多万元,这可把徐老伯乐坏了。 拍卖费、保证费……这一次,小宋又以公司拍卖需要各种各样的费用为由,让徐老伯付钱,依然是通过快递货到付款方式支付费用,每次寄来的快递里,也都有纪念品。为了将“收藏品”早点高价卖出,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徐老伯又先后10多次交给公司近6万元。而这些钱,都是他东拼西凑借来的。 犯罪团伙被连锅端 立案后,海宁市公安局反通讯网络诈骗云中心迅速介入,联合片区刑侦队、派出所等多警种精干力量,迅速展开合成侦查。 徐老伯每次都是通过快递付钱,警方根据线索,很快查到了快递寄出点。一名姓何的男子浮出水面,围绕何某的资金情况和关系情况,警方锁定了账号最终使用者,正是骗徐老伯的A公司在使用。 2015年11月下旬,海宁警方派出调查组,奔赴安徽合肥展开工作。在一个产业园区的指示牌上,侦查员看到A公司的办公地点分布在4楼和6楼,但公司门口却无任何明显的标牌,每天门窗紧闭十分神秘。通过外围调查,这是一家经过正规注册的公司,负责人是郭某,内部有回访、物流、核单等多个部门。 在摸清了A公司的组织架构和人员详情后,侦查工作又有了新的突破,经过正规注册的B和C公司也与A公司进行着同样的“业务”,B公司的负责人是凌某,C公司的负责人是陈某,每家公司都有几十名员工,且往来十分密切。 将所有信息汇集到一起后,调查组有了更大发现,公司幕后还有一名住在江苏昆山的嫌疑人符某。侦查员立即前往江苏昆山,很快摸清了符某的活动规律。 查清了诈骗公司的窝点、仓库和骨干成员的落脚点后,收网时机已经成熟。 1月18日晚9时许,海宁警方派出100余名增援警力赶赴合肥待命。次日下午1时许,公司骨干嫌疑人全部进入公司。“行动!”随着指挥部一声令下,多路抓捕组分头同步行动。 “警察,都不要动!”面对突如其来的民警,所有的犯罪嫌疑人都愣在原地不敢动了。快速控制、核查身份、马上带离……一路抓捕组顷刻间就完成了A公司的抓捕任务。其他几路抓捕组,也在同一时间传来捷报。 公司窝点和仓库被端后,符某等多名嫌疑人也在江苏昆山落网,整个抓捕行动圆满落幕。 符某之前跟别人做过诈骗行当,发现很“赚钱”就决定单干。他联合犯罪嫌疑人郭某等,在合肥注册成立了A公司,表面上是经营电子商务。渐渐地,A公司规模越来越大,符某等人又联合新合伙人,相继成立了B和C公司。 然而,正当他们想要“大展宏图”时,却等来了一副副冰冷的手铐。 骗子为何觊觎中老年人 尖山派出所的民警很熟悉受害人徐老伯的情况,他今年72岁,腿有些残疾,一直独身,跟着大哥过日子。2014年底,他看到电视购物上的膏药保健品广告,便买了很多膏药想医好自己的腿,可吃了没效果,就找民警帮忙。 徐老伯没什么钱,买保健品的钱都是四处借来的。民警后来找到了电视购物销售方,通过协商后,帮徐老伯拿回了两万余元的购货款。 照理徐老伯应该“吃一堑长一智”,但是这次,他又被骗了。 杭州的一名受害者,今年已经82岁。民警走进受害者家里,发现各种各样的保健品、收藏品几乎堆满了整间屋子。老人告诉民警,他和子女分开居住,他们工作都挺忙,隔三差五会打电话来问候一下,但是见面机会不多。即使见面,也就是和晚辈们一起吃顿饭。 “我们告诉他已经上当受骗后,他还固执地认为,手里的‘宝贝’肯定可以卖出好价钱。其实很多受害人依然希望这个故事是真的,但梦终有醒的一天。”民警感慨道。 为什么犯罪嫌疑人将首选作案对象盯准中老年人?民警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中老年人与社会接触越来越少,对新型诈骗手段知道的不多。特别是一些独居老人,平时生活相当节俭,但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异常重视,看到一些电视购物广告对某种疾患有疗效,甚至会一掷千金去参加电视购物,最终泄露了个人信息,骗子的电话也就纷至沓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