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法制时评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新闻联播》不延时是高明之举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3-12-29
摘要:央视国际 据报道,《新闻联播》将打破近10年逢“两会”召开必延长播出时间的常规,保持30分钟时长不变。这样既充分保证了“两会”程序性内容的报道,又尊重了广大观众长年养成的收视习惯。(《北京娱乐信报》3月3日报道) 《新闻联播》是央视的拳头节目品牌,
央视国际
 

    据报道,《新闻联播》将打破近10年逢“两会”召开必延长播出时间的常规,保持30分钟时长不变。这样既充分保证了“两会”程序性内容的报道,又尊重了广大观众长年养成的收视习惯。(《北京娱乐信报》3月3日报道)

     《新闻联播》是央视的拳头节目品牌,之所以说是“品牌”,不仅仅因为其新闻报道的“权威性”,还有其在老百姓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半个小时的《新闻联播》对很多百姓来说,无异于一道“新闻大餐”。这从几十年来雷打不动的播出时间和观众的强烈反应,就可以看出一二。

    但近10来,逢“两会”召开延长《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也成为央视的一条新的不成文的规矩。其原因在于,“两会”期间由“两会”带来的新闻量徒增,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提案”、“建议”也随之增多,为使普通百姓真正地了解“两会”程序、关注“两会”进展,适当延长《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但毫无疑问的是,《新闻联播》不应该成为一个“机动性”的节目。30分钟的播出时长也应是其“权威性”的一种,如果延长了播出时间,不仅不尊重百姓的收视习惯,无形之中也让其“权威性”受到一种挑战。很显然,一档总是存在时间上的“机动”节目,或多或少会让人感觉其有点“无足轻重”,这与延长时间或是缩短时间无关。

    随着传媒业在近年来的高速发展,百姓接收“两会”内容的信息渠道,完全没有必要仅仅依赖于《新闻联播》,报纸、广播、网络,都可以让他们有选择地对“两会”期间的大事加以关注。这时候,再延长《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反而成了一种电视资源的浪费。另外,一个客观的存在现实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两会非常关注。对于另外一些电视观众来说,《新闻联播》后的电视节目才是他们的首选和最爱。这时如果延长了《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对于这部分人群,虽然谈不上有失公平,但最起码,无疑没有做到对所有电视收看群体最大限度地尊重。

    30分钟的《新闻联播》显然不能把所有百姓关注的“两会”内容包括,并且,延长时间的作法也不能够解决这一矛盾,那么,即使从这一理由来讲,延长时间也不是报道“两会”的高明之举。据悉,“央视将发挥新闻频道24小时滚动播出的优势,将以各种方式报道‘两会’重大新闻事件,并适当增加现场直播场次。”这样既保证了《新闻联播》准时的30分钟,尊重了百姓的收视习惯,又保证了央视报道“两会”的“全面性”和“权威性”,事实上,这才是真正的高明之举。

    为“两会”期间《新闻联播》不延时,叫上一声好。(周海亮)



 

 

法治动态检索

 


主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网站推广 | 建站服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9-2004 西湖法律书店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责任编辑:介子推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