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2005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司法鉴定体制改革取得了标志性成就。 改革司法鉴定体制,是司法鉴定改革的关键和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分别通过规定鉴定组 首先,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权利。通过严格的法律规定,使当事人对诉讼过程中寻求以鉴定为内容的技术服务有着更加广泛的空间,如鉴定机构向全社会有条件的开放之后,当事人可以获取更为广泛的专业司法服务。同时,当事人享有了一套更为严格、明确的机制和保障的鉴定服务。对当事人而言,传统的鉴定“权力”已经转化为鉴定“服务”,从被动接受已转为主动选择。最后,当事人增加了对诉讼的可预期性。在现代诉讼活动中,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私权享有更多的预见性和处分性,这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要求与延伸。 其次,有利于保证法院公正执法。通过设计以开放、监管鉴定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司法鉴定改革决定,可以畅通法官依靠鉴定、依靠科学的信息渠道。同时,可以使法官真正做到排除任何利害关系,对鉴定结论的判断做到无偏私。另外,从根本上看,还可以树立法院的司法权威,化解社会矛盾。 我国司法鉴定体制的重大改革,体现和贯彻了明确的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的价值目标,这与我国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的价值取向是完全一致的。加强和完善司法鉴定体制,是对既有司法改革成果的一种内在要求,也是巩固司法改革成果的重要手段。比如,我国诉讼模式中不断吸收当事人主义的诉讼规则,就要求在司法鉴定领域,司法机关应尽快完全退出从业者行列,从而恢复其中立裁判者的理性面目。 司法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司法鉴定体制的改革也需不断推进、完善和巩固。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党的十六大所提出的我国司法改革的宏大目标。(张善燚)
法治动态检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