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畸形的人才观导致假文凭泛滥 记者:“有需求才会有市场。”假文凭成为公害,您认为根本原因是什么? 张树义(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学教授):假文凭本来是不应该存在的,存在买方市场和实用型道德观等因素是造成假文凭泛滥的根源。在唯学历论的思想支配下,整个社会过 于看重文凭的价值,而又不能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可以说是强大的社会需求为假文凭的泛滥培育了市场。 薛瑞麟(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畸形的人才观是导致假文凭泛滥的最根本原因。而现在大多数用人单位只认证不认人,无形中抬高了人才的门槛,使一些人才不得不铤而走险。 不能完全依赖法律解决问题 记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01年7月出台的司法解释,现行法律只惩罚制作和贩卖假文凭的人。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应对假文凭制售者和使用者同时进行严惩。 张树义:完善立法并非对症下药的治本之策,现在加大处罚力度,只会无形中抬高制假成本,使制假者转嫁成本给使用者,从而使造假市场越来越红火。我国的假文凭市场纯粹是人为原因形成的,如果全社会都能理性地看待文凭,那么假文凭市场自然就自生自灭了。要知道,法律不是万能的。 薛瑞麟:目前造假者多是团伙作案,抓起来很困难,真正诉讼的并不多。不宜过分依赖刑法的强制功能。有些使用假学历、假文凭者,完全可以通过治安、行政、道德干预等手段来加强管理。 杜绝假文凭须从根源抓起 记者:杜绝假文凭的泛滥非一日之功。 张树义、薛瑞麟:从根源上抓起,加大打击力度必不可少,但重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不仅打掉制假贩假的源头,也要消除买假用假的市场。当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王沐(北京市金桥律师事务所律师):建议加强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目前,我国对于买假人的处置,通常是用人单位发现后,采取辞退等行政手段。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一旦造了假,就会付出很大代价,人们一般不愿去冒风险。我国借鉴国外经验实施了毕业证书电子注册制度,将已颁发的学历证书登记入库、上网,供社会查询,但这一手段目前应用率还很低。一旦用人单位在识别证件的真伪上有了相应的技术保障和制度保障,买假市场自会萎缩。 链接: 教育部已实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用人单位可以点击或查询、也可以通过语音电话010—16899315辨别文凭真假。记者 苏显龙
法治动态检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