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法制时评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铁路不涨价是对民意的积极回应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3-12-21
摘要:北京青年报 一则简短的新闻消息,让一个普通的日子获得了一点历史意味——1月10日,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通过媒体宣布,今年铁路春运各类旅客列车一律不再实行票价上涨,今后也不再上
北京青年报

   一则简短的新闻消息,让一个普通的日子获得了一点历史意味——1月10日,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通过媒体宣布,今年铁路春运各类旅客列车一律不再实行票价上涨,今后也不再上浮。所有在第一时间获知这一消息的人,心中都会升起复杂而强烈的感情。

    从2002年1月原国家计委组织听证会,到2007年1月铁道部终止春运涨价方案,春运涨价这一政策始终受到民众的质疑和挑战。人们的不满情绪不仅通过网络传达出来,也直接反映在新闻媒体上,法学硕士郝劲松更是直接将铁道部告上了法庭。于是,围绕着春运涨价,出现了一种舆论一边倒的局面,铁道部也完全站在了民意的对立面。就在几天前,郝劲松给铁道部长写过一封公开信之后,铁道部有关人士仍然告诉媒体,春运涨价政策不可能改变,具体方案将在1月中旬公布。话音未落,陡生变局,千夫所指的春运涨价政策走到了它的尽头。

    梳理一项价格政策由“兴”到“亡”的过程,可以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话题。春运涨价完全不合理吗?也不是。程序不合法吗?很难说。形成了很沉重的经济负担吗?也没那么夸张。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民意的滔滔声浪呢?

    首先是春运涨价的政策初衷有违古老的文化习俗,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宗旨。铁道部门之所以要实行春运价格上浮,摆到台面上说的理由是“削峰平谷”。然而,春运期间的大量客流都是以返乡探亲为目的的,如果这个客流高峰真的被削平了,就意味着更多的老百姓不能在春节期间与亲人团聚。这样想来,任何试图在春运期间抑制客流的政策,天生就具备一种违背人性温情的文化之“恶”,替它做什么样的辩护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此外,春运涨价政策违背了关怀弱势群体的时代潮流。春运期间的铁路旅客主要以学生和民工为主体,他们在经济上原本就不富裕,他们在两地之间的奔波往返本来就令人同情,让他们在票价上多付出一分钱,整个社会都会感到不安,更何况是15%以上的额外负担呢?铁道部以这样两个人群作为价格调控的对象,不引起舆论反弹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然,更明显的因素还是民众长期以来所积攒的对“铁老大”的不满情绪。每到春运期间,铁路运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就会暴露,一票难求的状况始终得不到缓解,列车乘坐环境和服务质量也难以令人满意。在这些积弊尚未消除的情况下,铁道部门的涨价措施几乎说得上是火上浇油。

    由此很容易得出结论。一项关系到千万人利益的公共决策,不能仅仅建立在程序公正和初衷良好的基础上,它还必须对公众的心理渴望和现实需要有所交代。听证会只是一个听取意见的程序,并不能赋予一项政策以实质性的正义;红头文件只代表了政府部门在某个阶段的决策方向,它还必须呼应民意诉求、不断进行自我调整;法庭判决只能解决具体的纷争,不能保证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这些道理,不仅对春运涨价问题适用,也对所有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无论铁道部门出于何种原因放弃了春运涨价政策,我们都有理由为此感到由衷的快慰。部门利益终于对公众利益做了一回让步。民意终于被倾听。公众表达终于得到了正面回应。当人们由衷地表达敬意与赞誉的时候,也就意味着铁道部门赢得了公众的信任与支持,这对它们提升形象、改善工作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与此同时,发改委等决策机构也应该能从中获得某种重要启示。

    一方让步却带来了三赢,这就是我们想说的。(蔡方华)



法治动态检索

 


主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网站推广 | 建站服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9-2006 西湖法律书店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责任编辑:介子推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