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法制时评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评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3-12-19
摘要:评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2007-11-2 评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文化权益作为公民的基本权益之一,它的彰显与实现既是社会走向文明的必然过程,也是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

 




评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

  2007-11-2


评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 
 
 
    文化权益作为公民的基本权益之一,它的彰显与实现既是社会走向文明的必然过程,也是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
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学习领会报告精神,仅就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谈谈自己的体会。

    现代社会,文化的价值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它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与驱动力,而且是综合国力的基本构成元素和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社会文明、社会和谐的成因与标志,而且是民族之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基因与酵体。文化的价值大都涵寓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文化权益的实现与保障,大多表现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之上。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既要保证人民群众有充分享受社会文化成果的权利,又要保证人民群众有自由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权利;既要保证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上有展示和发挥个人才能的权利,又要保证人民群众在进行文化创造与文化活动中所形成和产生的各种内容与形式的文化成果不受损蚀与侵害。

    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不仅是社会文明与发展的标志,而且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应有之义。在保障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的性质、特征、功能与风采;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关系;一定要自觉而有效地把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与方略,真正落实和体现在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全面实现公民文化权益的整个过程之中,并务求收到实际效果,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从中康体怡情、获益受惠、长智增识、明德积善,继而上升至一种全新的人生高度,进入到一种纯尚的精神境界,创造出一种和谐的社会生活。

    保障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在本质上是要以文化为大众服务,用文化使大众提升,将文化变为人民大众的智慧泉源和精神家园,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文化以广阔的覆盖面和强大的辐射力,要在一般性满足城乡群众文化需求过程中,“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满含欣悦与快意的自觉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所以,我们在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就一定要坚持以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作为一心不二的指导理念与行为准则,真正用科学、文明、健康有益的文化元素和文化构体为公共文化设施、活动和服务立肢体、注血液、筑灵魂,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从自由的文化创造和自主的文化享受中获得先进思想、汲取奋进力量、激发创新激情、坚定理想信念,而绝不能是相反,也绝不允许相反。因为一旦走向相反,就会导致公民文化权益在性质和效能上出现悖论。

    从文化价值与效能的意义上说,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都是同样重要和同样不可缺如的,只不过它们的价值与效能各具特质和各有侧重罢了。尽管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同属于文化整体结构中的两种不同文化形态,但由于二者的价值取向、实现方式和社会功能的不同,所以便导致了它们在广大人民群众彰明与兑取文化权益过程中所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悬殊与差异。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以无偿满足并不断丰富和提升社会性文化需求与发展为其旨向与目标的,而经营性文化产业则是以工业化的生产和市场规律作为其生产与营销的主要方式和基本原则,并在对人和社会健康有益的前提下把产生经济效益和追索社会利润作为其价值的取向与经营的目标。显然,这二者是既有同质又呈异象的。其同质是作为文化生产、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都必须是对人和社会具有科学、文明、健康、有益之性能与作用的,而其异象则是前者的建造、生产、发动、组织和行施与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是政府,后者的主体是社会上各种具有不同性质与不同类别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前者是以保障、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权益、不断丰富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天职,后者是以在市场需求和价值规律驱动下开展对象性生产和进行营利性销售为目的。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价值追求的差异。公益文化“不以营利为目的”,就是要保障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使之能够在自由享受国家所提供的文化成果、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得到教益与满足。深层次上的效果则是全民素质的提高与人民生活的幸福。正是由于它们的这种区别,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警惕和防止唯利是图行为的渗进与嵌入,这其中主要还应当借重于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尽快建立与健全。

    因此,在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时,必须把注意力和着眼点更多地集中在尽快建立、健全和不断丰富、发展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并力求通过这一战略性举措而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在以文化为介体和载体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充分享受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通过切身体验而深层次地感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深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不断增强人际交往与社会生活的尚善意识与凝聚力,从而在和谐的环境与欣悦的氛围中激扬出更高的劳动热情、爆发出更大的创新精神、滋衍出更多的社会财富,让马克思恩格斯所期待的那种“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理想境界,变成美好的现实。



法治动态检索

 

责任编辑:介子推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