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4 12月1日,由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共同主办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12月2日,江苏、浙江、上海三地工商局在上海召开会议,将在长三角地区启动市场一体化工程。 此间又闻长三角“扩容”声:长三角范围将由16城市调整为两省一市。 目前的长三角,是由上海市、江苏8市和浙江7市组成,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也是基于这16个城市。 但最近几年,申请加入长三角的城市不下10个,有苏北的城市、浙南的城市,甚至也有安徽的一些沿江城市。 这么多城市争相递交入会申请,这本身是件好事,说明长三角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不断提升。各地想借助长三角的平台,共享长三角的资源,助推当地经济发展,这种想法也在情理之中。而且,长三角本身也不应设限,因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苦苦追求的,不正是要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吗? 但问题是,除了“扩容”,我们还应关注什么? 尽管,这些年来,长三角的区域经济合作已经取得了诸多可喜的成果,但平心而论,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空间还很大。从目前看,长三角距离“一体化”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 前不久发生的无锡水危机就是一个例子。环太湖涉及长三角多个市县,这些年,长三角合作治理太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太湖污染日趋严重的势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环保合作,在长三角提了多年,但似乎难度不小。如果大家还是互相指责、互相推诿,总把污染的责任记在别人头上,那么,环保合作只能是个漂亮的口号。 再如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笔者在江苏一些沿江城市采访时,经常听到当地领导说:我们要建成长江下游重要港口城市。他们还如数家珍地介绍几年内要规划建设多少座万吨码头。专家曾不止一次地呼吁:要科学集约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可是,这些劝诫有多少人听进去了? 还有,外资争夺战也时有耳闻,比拼优惠政策、竞相压低地价,这样的事情也远未绝迹。 因此,对于长三角而言,还有很多合作课题有待破解,“一体化”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不断冲破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藩篱,惟其如此,长三角“扩容”才有实质意义。如果16个城市还是“16颗土豆”,没有内在联系,没有真正融合,那样,即使扩容,意义恐怕也不见得有多大。
法治动态检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