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4 南极的主权争端已经有很长的历史。1908年,英国政府第一个提出对南极拥有主权,此后,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挪威、智利、阿根廷也纷纷提出对南极的领土要求。这些国家中,英国、智利、阿根廷3国各自划定的“领土”相互重叠,长期互不相让。1959年,阿根廷、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国签订了《南极条约》,条约1961年生效,冻结了各国对南极的领土要求并禁止提出新的领土要求。但条约也认为:“本条约不得解释为缔约方放弃在南极原来所主张的领土主权权利或领土要求”,同时,条约也没有对大陆架的权益作出规定。英国目前准备做的,就是根据另一部国际公约,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来谋求南极领土之外的权益――大陆架,而对大陆架的主权要求,必然引发对陆地主权的认定与争夺。 与1959年相比,现时的科技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当年谜一样的南极,如今已经越来越被科学家所了解,南极及周边海域的资源也被逐步探明。南极主权之争,从当年纯粹的象征意义,变成了今天越来越具备现实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这块被冰雪覆盖、几乎寸草不生的大陆,有着非常丰富的矿物和能源储藏。根据目前已有的地质数据测算,在南极大陆及周边海床,煤、铁、石油的储量均为世界第一。其中,南极大陆分布着一个二叠纪煤层,储量约为5000亿吨。在查尔斯王子山脉南部的地层内,有一片目前已知的世界最大的条带状铁矿岩层,初步估算其蕴藏量可供全世界开发利用200年。南极地区的石油储量约500亿至1000亿桶,天然气储量约为3万亿至5万亿立方米。此外,南极大陆上厚厚的冰层,是地球上最大的天然淡水库,总贮冰量为2930万立方公里,相当于全球淡水总贮存量的75%。南极洲沿海生存着大量磷虾,数量远远超过目前全世界的年捕鱼总量。南极很有可能帮助人类解决未来的淡水和食物之困。 对于许多国家来讲,南极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还在于它的军事战略意义。美国的海岸警卫队在南极地区常年驻扎,美国空军长期负责向其南极科考基地提供物资供应,是南极地区最强大的空中力量。智利也在南极设有陆海空军事基地。 毋庸讳言,许多国家对南极提出主权要求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真正保护地球上这块残存的处女地,而是看中了这一地区丰富的资源和战略地位,而能源、资源紧缺,更使这些国家感到“时不我待”。但需要看到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利益联系日益紧密,诸如能源短缺、气候变暖之类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去共同面对,共同解决,而以“跑马圈地”的方式独霸一方、坐享其成的想法早已不合时宜。实际上,《南极条约》已经指出,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南极应永远专为和平目的而使用,不应成为国际纷争的场所和对象。倘若有关国家不尊重甚至违背条约的这一宗旨,冰冷的南极就难免要变成火热的战场了。
法治动态检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