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27 身为副局长,在基层也算是“高干”。打瞌睡丢乌纱,到底“冤不冤”?工作时间“不在状态”,难道“纯属偶然”?不妨从打瞌睡丢官的个案看看其中反映的问题。 当着市委书记的面,副局长竟“敢”昏昏欲睡,可以想见一些干部有多涣散,目无组织和纪律。其实,偶然往往蕴含必然。“上班打瞌睡”只是某些机关懒散作风的微观体现。有庸官曾自述“经验之谈”:干事很难“零差错”,干活难免得罪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无过便是功”!年底评优、绩效考核,不过是论资排辈、一团和气……在混日子、熬年头的思维下,一些干部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是“研究再研究”,就是推诿扯皮“打太极”。至于地方发展与建设,某些领导“小项目”看不上,“大工程”搞不起,要么指望“超国民待遇”招商引资,要么热衷打造“形象政绩”。一些人自认为捧着“铁饭碗”,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问责不力! 在其位,少谋其政,拿纳税人薪俸,服务差强人意。从本质上说,庸官也是一种“渎职”!某些干部“只能上不能下”,不称职公务员辞退率很低,怎能符合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构建服务型政府,基本要求是补位不缺位,到位不错位。改进机关作风,治庸必先治懒,有错必当问责,这是权责对位的应有回归。 但是,另一个角度看,从副局长打瞌睡丢乌纱反观现实,一些会议是不是高效,是不是对工作有推动意义,也值得我们深思。尽管“长篇大论”、“文山会海”早已为人所诟病,但在一些领导看来,不开会就显示不出“重视程度”,会议不长就无法体现“深度内涵”。为了“凑数”,各种“捉刀代笔”的发言稿套话连篇,真正的“干货”却少的可怜。有的干部整天穿梭于各种会议,浪费了大量精力与时间,各种方针指示的“消化”效果也难言乐观。有句话叫:越是浓缩的越是精华。开会只是形式,越简明扼要越好。构建节约型社会,也必须节约时间。政府践行节约,大大小小的会议必须“减肥”! 随着各地领导班子换届结束,不少领导纷纷发表履新感言,很多新政举措令人瞩目,老百姓欢迎“新领导带来新气象”。但前提是,各项施政承诺必须落到实处,行政举措理当有益于民生改善,机构改革以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为根本,一切努力更需要持之以恒。换句话说,领导干部必须谨忌只点“三把火”,不能只是谁撞到枪口谁倒霉,“可持续”的执政能力、长远效果才是政府公信力的源泉保障。
法治动态检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