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7-16 如何把语境模糊的“满意”量化为更为具体、直观的政策准星,新近推出的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即是一次大胆试水,为群众表达诉求拓宽了一个制度出口,无疑给人以无限期待 张培元 据7月14日新华社报道,从今年起,中组部委托国家统计局每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事业单位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组工干部形象、干部选拔任用、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等工作的满意程度。调查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式,从不同层次干部群众中抽取近8万人开展调查。 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向来是衡量各项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如何把语境模糊的“满意”量化为更为具体、直观的政策准星,新近推出的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即是一次大胆试水,为群众表达诉求拓宽了一个制度出口,无疑给人以无限期待。 尽管中组部再三强调,各级组织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民意调查工作的正常进行,以确保统计部门独立完成民意调查工作。但基于对此前某些地方“注水统计”、“数字造假”及“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等权力扭曲现象的忧虑,笔者还是忍不住就此次“干部任用满意度民调”提四点期待。 其一,期待民调的对象更广泛。良好的信度、效度是民调的生命线,而最大限度减小差率的有效办法是科学确定样本框架,全面客观地采集和反映民意。从中央机关和省市县乡村各层次干部群众中抽取近8万人调查,人数固然不少,但一张卷子能否考尽省市县乡四级干部满意度,效果难以把握。四级干部权力角色有差别,责任担当各不同,公众熟识度、认知度起点不一,对哪级干部采用哪种方式考量、分别在哪些群体中考察才更为准确真实,问卷设计本身需要更科学、细致、完备。 其二,期待民调的结果更公开。让民意说话,必须充分尊重原生态的民意。调查的过程和细节需要严守保密规定,而调查出的相关数据则应当公开。这在现实中已经有不少教训,譬如黑龙江绥化市委书记马德卖官案,买官卖官一度成为当地“公开的秘密”,上级监督部门却听不到看不见。其原因在于,在马德之流的权力绑架下,民意上传渠道遭堵,不少信息被层层过滤而失真。让民意调查成为鉴别群众口碑好坏、官员清廉与否的明镜,将民意置于阳光下十分必要。 其三,期待民调的平台更宽阔。古人云: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民意不仅凝固于偶然发生的问卷调查里,同时海量存在于乡村闾里街谈巷议内,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即时、互动、开放的网络为民意表达扩展了无限空间,近年来不少腐败分子即败露于网络举报,显形于网络监督。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测评干部任用的群众满意度,网络论坛的灌水板砖不可不看,传统的问卷调查只有与网络舆情进行相互对照和校正,调查结果中的民意含量才会更高更准。 其四,期待民调的主体更多元。干部任用满意度调查是“民调”、“调民”而非“官调”、“调官”。为此,如果此类深受公众欢迎的调查,能够委托第三方社会中介机构调查,更为充分地吸纳民意代表的参与监督,那么,最终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法治动态检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