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1月15日发表评论文章称,当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盘考量各种美国政府为之抓狂的全球事务时,他其实在寻求一个可以帮自己一把的合作伙伴。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个在国际事务方面还不算老道的“新手”身上:中国。 美国总统奥巴马周日晚(北京时间11月15日)抵达了中国,开始他为期四天的中国之旅。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政策项目主管沈大伟(David Shambaugh)认为,“这出重头戏将验证中国是否已经做好充分准备进入一个全球事务合作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奥巴马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其他领导人的会谈将不仅仅局限在双边议题上,而是要放眼全球事务,比如气候变化、金融危机以及防止核扩散等。他将中美合作提升到这样的高度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奥巴马总统早在7月份就曾公开表示:“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将左右整个21世纪的命运。” 然而,在某些关键议题上,中美两国的观点依然泾渭分明,无法达成一致。 例如,在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上,因为制定严格碳排放指标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因此中美始终无法达成协议,但与美国相比,中国已经在温室气体减排上做出了很大改善。但大部分观察人士对中美领导人在这个问题上的会谈并不乐观。 再来看经济议题。美国高官已经制定出高出口-低消费的发展模式,以帮助美国重现经济繁荣。而这种模式对中国则意味着,再也不能依靠昔日传统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套路走下去。 还有伊核问题。美国本欲用更严厉的制裁逼迫伊朗就范,不过中国的反对让美国很有挫败感。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认为,“中美之间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为双方的合作埋下了伏笔。” 华盛顿尼克松中心主任的德鲁·汤普森则认为,如果中国可以对“长远利益”的定义再宽泛一些,那么中美之间将有着更多进行更广泛合作的机遇。他说:“伊朗拥有核武器肯定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但是中国政府不愿意参与到西方国家对伊朗的讨伐中来。” 汤普森说:“尽管中国在伊核问题上同美国的利益越来越接近一致,但他们(中国)严格遵循尊重国家主权、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这是中国必须遵循的国策。” 中国的分析家们认为,中国的经济虽然已然跻身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是外界往往高估了中国的实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表示:“我们的城市看上去像欧洲,但是我们的农村看上去像非洲。我们是一个还很脆弱的大国,面临的‘内忧’比任何一个大国都要多。而这就注定了中国在未来数年中将会把国内事务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金灿荣还认为,“中国只是想同奥巴马政府保持平稳的关系。如果美国期望更多,并且企图将重担分给中国,他们就会发现这样做是行不通的。” 对此,华盛顿大学的沈大伟也表示赞同。他认为,“尽管美国有很多诉求,但是还不清楚(中国)是否已经准备好承担(这些责任)。”对于走上世界舞台,“中国的领导人还在深入探讨同美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两国能够进行哪些合作以及合作的成本收益。” 鉴于中国已经在国际维和以及亚丁湾护航等国际事务上做出了成功的努力,尼克松中心的汤普森教授建议称,“在阿富汗发挥人道主义作用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机遇。阿富汗正是一个可以让中国分担国际事务责任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