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法制时评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扬子晚报:法官兼记者是一出“双手互搏”闹剧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法官兼记者是一出“双手互搏”闹剧 公众关注的安徽“白宫书记”案进入了审判阶段,依然“雷人”段子不断。19日,芜湖中院审理了此案,却被媒体斥为“闹剧”。虽然是“公开审理”,但媒体记者均被挡在法庭外;被害者李国福家属只拿到2张旁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法官记者是一出“双手互搏”闹剧

 

 

   公众关注的安徽“白宫书记”案进入了审判阶段,依然“雷人”段子不断。19日,芜湖中院审理了此案,却被媒体斥为“闹剧”。虽然是“公开审理”,但媒体记者均被挡在法庭外;被害者李国福家属只拿到2张旁听证;法官要求被害人家属的律师交出笔记本电脑,律师愤而离场;受害人家属被法警扭出法庭……

  针对这些报道,最高人民法院辖下的《人民法院报》11月23日刊登了《就阜阳“白宫书记”案庭审情况 芜湖中院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一文,芜湖中院的“新闻发言人”对“记者”的种种质疑做了从容的回应:不是“禁止媒体旁听”,而是当天旁听证已经发完,导致有人没能进入法庭;收走律师的笔记本是合法的,因为那是“录音器材”;庭上的被告人“白宫书记”没有穿囚衣,那是“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简而言之就是,法院没有做错。

  这篇“答记者问”一出,再次遭到媒体的质疑,甚至直斥这位“新闻发言人”是“谎言传声筒”。我第一次读到这篇“答记者问”,就感觉文风诡异,“记者”居然能问出“两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何故退出法庭”这样文绉绉的书面语来,而且“记者”的问话极短,从不插话,“发言人”的话却洋洋洒洒,旁征博引,简直像考试卷上的“论述题”。

  从内容上看,“发言人”不想说的,“记者”也绝对不问;“发言人”说的,“记者”既不质疑也不跟进。我当时以为那是法院系统内部的“默契”。比如,“发言人”说旁听证发完了,“记者”却不问庭审现场那20个空座位是怎么回事;“发言人”也不解释为什么只给被害人家属2张旁听证,也没有说明如此受到舆论关注的案子为什么选在一个小法庭,更没有透露早于所有媒体领到旁听证的是何方神圣。再比如,“发言人”义正词严地说:按最高法的某《规则》,法院有权把律师的电脑当作“录音器材”收走;但绝口不提法院违反上述《规则》搜查了律师的拉竿箱……

  真相终于大白了。据《东方早报》11月25日报道,经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证实,这篇“芜湖中院答记者问”的作者、《人民法院报》的“本报记者李忠好”,其实就是该院的宣传处处长。原来,芜湖法院不仅违反审判公开的原则,玩起变相的“闭门审判”;面对舆论的批评,还玩起“双手互搏”,自己扮演“记者”和“发言人”,自问自答,一手司法权,一手宣传权,全然“我的地盘我做主”,不是反省自己应忠诚于法律还是屈从权力,而是鱼目混珠、混淆视听。

  近年来,不少法官羡慕美国法官的社会声望和威仪,法院也在追求“审判独立”,警惕舆论对判决的“干涉”。但美式的法袍和法槌,并不能带来尊严。让公民心生敬畏的应该是法官对正义的执著追求,在“敏感”案件中对公权干涉坚持说不,坚守法律人的底线。芜湖中院的这位“本报记者”法官,作为法官没有起码的诚实和正直之心,作为记者丧失了起码的媒体中立的立场。

  可见在“白宫书记”案中,法律做了权力的婢女。“双手互搏”式的公开审判是闹剧中的闹剧。真所谓,法官会“武术”,谁都挡不住。

责任编辑:介子推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