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 评论:方舟子遇袭案 不妨走慢点走稳点 10月9日《法制晚报》报道,此案从移送审查起诉到提起公诉,仅用了5天,而法院在受理6天后便开庭审理,可谓近年来少有的快诉快审的典型。至于快诉快审的原因,据知情人透露,方舟子遇袭案发生后,社会反响强烈,被列入督办案件,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特别重视此案,并利用节假日加班办案。另外,这起案件很快破案,案情比较简单,而且肖传国等对犯罪事实也供认不讳,因此具备快诉快审的基础。 快诉快审,让公正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按理说,被害人应该满意才是。但方舟子在判决后表示对结果并不满意。被害人不满意,当然不意味着判决结果一定不公正。然而,当不满的原因部分建立在对“快速开庭”不满上时,这个案件是否需要走这么快,的确值得思考。 根据10月10日《新京报》和《北京晨报》报道,方舟子对于法院快速开庭审理有些意外,而另一名受害人方玄昌则公开表示不满:“法院闪电开庭太仓促,我根本来不及取证。”他表示“希望法院给我们充分的时间,以便就伤情鉴定和索赔数额调取更多证据。” 被害人一方希望调取更多证据,是因为他们对寻衅滋事罪的指控不认可。警方以故意伤害罪立案,后变更为寻衅滋事罪,但方舟子、方玄昌认为,从凶手使用凶器和打击部位来看,被告人是意欲置被害人于死地,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追究刑事责任。他们同时对轻微伤的伤情鉴定结果提出质疑。方玄昌的律师彭剑介绍,方玄昌头部伤处可见颅骨,且伤及头部主动脉,伤后头部有不良反应。方玄昌认为自己介乎轻伤和重伤之间,“昨天上午向法院提交的重新进行伤情鉴定的申请”,但法院第二天就宣布开庭,“看来法院根本没有采纳”,这让他都来不及取证,寻找证人(10月9日《法制晚报》)。 给他们一定时间去搜集证据,他们坚持认为的故意杀人罪,也未必能得到认定;再给一次伤情鉴定的机会,也未必能改变目前的认定。即使结果无法改变,但给不给时间、给不给机会,不仅是他们,公众对案件判决结果的认同程度,也将是不一样的。 这起案件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案件,公众希望把它办成铁案,不留下疑问,经得起历史检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尤其需要充分保护各方的诉讼权利,听取他们意见,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 本案之所以能“闪电开庭”,根本原因在于对它适用简易程序审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至开庭时间等时限不受限制。然而,这样一起社会影响巨大,判决结果可能产生长远影响力的案件,适用简易程序是否合适,值得商榷。虽然,走普通程序也会出错案,简易程序同样可能出现经典判决,但和简易程序一名法官独任审判相比,普通程序三名以上法官(或者陪审员)组成的合议庭,更容易集中集体智慧,更容易排除干扰,因而更能实现判决结果的公正,更容易让被告方、被害方信服,更可能留下经典判决。 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为本案付出的努力,公众有目共睹;他们迫切希望早一天结案,给社会一个交代的责任感,公众更能理解。案子走得快一下,不是不可以,但如果不能充分保障各方诉讼权利,甚至以损害诉讼权利为代价,那么,结果很可能是欲速则不达。在接下来的二审程序(如果有)中,希望它可以走得更稳点,哪怕和现在相比,稍微慢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