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 胡印斌 且不论所谓的田园风光、农家情调,仅仅就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言,城市在其扩张过程中都应该留下一些菜地,保有一定比例的蔬菜自给率。然而,现实的情形却是,国内多数大城市的自给率则不足30%,北京蔬菜自给率仅10%,蔬菜自给率相对较高的上海,也只有50%左右。那么,城市发展何以容不下一畦畦菜地? 昨天《新京报》社论谈到制度保障的问题,笔者认为也与城市政府的利益考量密切相关。城市近郊、远郊的菜地未能免于被开发,当然是因为房地产开发的比较效益远远大于蔬菜大棚。在房价不断攀高、调控难见成效的背景参照之下,菜价问题似乎只是个小问题、毛毛雨,不值得大惊小怪。城市近郊菜地的消失速度,就是城市发展、城市化的速度。特别是,如今一些城市的地方政府、房地产商人之间隐隐然已经形成了利益联盟,如此,则城市的扩张没有边界,城市也永远不会有所谓的“近郊菜地”。 从具体操作层面看,城市菜地被征用的代价也明显偏低。有数据显示,在杭州、北京、广州等多个大城市,征用菜地后,需缴纳的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主要是每亩1万—3万。其中,上海市的最高标准为7.5万/亩,远超其他城市。也因此,上海的蔬菜自给率相对比较高一些。令人忧虑的是,有些城市还在下调这个原本就不高的标准,以推动城市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