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晚报 燕赵晚报:跳进“考证”怪圈的不仅是兰州拉面
大胆揣测一下兰州拉面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的光辉前景,就像许多职业资格考试一样,必然助力业已如火如荼的“考证经济”,也可能因此向外地输入大量从事拉面培训、考核的专业人才。至于日后食客们是否真的就能吃到持证上岗师傅那更高水平的拉面,无论从社会现实,还是从1994年由劳动部和人事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规定》,均无法找寻到可供信服的明晰依据。 时下考证经济如日中天。目前全国各类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超过1000多种,专家估算,每年考评各类证书的经济总额超过3000多亿。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即便掌握了满腹经纶的课堂知识,他们还不得不面对形形色色的职业门槛——职业资格考试,职业资格证像是仅次于毕业证的又一敲门砖。就算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也不能保证上岗无忧。前不久,长沙一位大学生应聘网店运营人员,竟然拿出几十本证书,结果还没应聘上。 更为吊诡的是,现实中职业资格证被挖掘的一个大用处,居然体现在事故问责之时。无证上岗,往往沦为许多事故原因解析的惯例。15日,上海教师公寓的那场大火吞噬58条生命,事故初步调查结果居然是“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 对职业资格证书的扭曲解读,很难不让人得出这样的判断:只要持有职业资格证,责任顿轻三分;无证上岗,则罪加一等。在尚无具体措施强化持证者的管理现实面前,职业资格证既充当了找工作的敲门砖功能,又扮演了事故问责的护身符角色。某种意义上,缺乏过程评价管理的职业资格证书,无异于“牙防组”收钱发证的某些特色。 这样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能否有效促进职场人士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未必可知,能否使职业工作对象得到更高质量回报也无法确定。但碍于谋职门槛,以及对事故问责的趋利避害,肯定会促进职业资格考试的进一步红火。 这就是说,不单是兰州拉面能否跳进考证龙门的问题,就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而言,如果不能降低考证费用,提升证书的含金量,尤其是强化职业技能的全过程管理,无论是兰州拉面还是其它新兴职业,其进入与否,如不能保证行业技能实现普遍提升,又何异于对业已泛滥的“考证经济”助火添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