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 为什么中国食品安全事件接连不断? 食品安全持续成为当下中国民生焦点问题,成为“爆炸性”的公众话题,并上升为国家政治层面的命题,如此下去或有动摇国本之嫌……这真是当年学这个专业时不曾想到的。
从二恶英、阜阳大头娃娃、毒饺子、苏丹红、碘超标、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到最近的“染色馒头”,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可谓接连不断,到底症结何在? 上周五参加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联合举办的“国际食品安全论坛”,触发我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症结所在的深入思考,对当下的状况又忧又喜,感触至深。特成博与有识之士探讨。 喜的是各方面对问题的关注重视应该是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的关键进程,相信对食品学科专业的发展更大有好处,甚或成最大的受益者。忧的是“病急乱投医”,可能抓错处方,吃错药,甚至殃及无辜——把本来不该吃药的健康者——没病错治出病!因为,笔者看到的是各方面并没有对中国食品安全的问题属性及其症结所在形成深刻统一的认知,达成足够的共识,更没有深入食品行业的本质属性及其规律性的东西综合思考解决问题,大家更多的是从监管不力的角度大声喊打,并没有做全面系统深入的剖析诊断,没有很好抓住问题的实质。因此,有必要以更开阔的视野做更加深入专业的探究分析。 凡事先要分析判定事件属性。纵观中国食品安全事件,有一个突出明显的特征就是绝大部分事件是人为事件,故意行为,事件本身是违法的。进一步深究行为人的行为动机,多是知法犯法,诚信缺失,深层次的问题本质所在就是道德沦丧。窃以为很大程度上这是整个社会拜金、道德滑坡的折射,食品恰好被选中用作道具而已,如同菜刀正好被选中用来做杀人凶器一样。虽然相比较中国食品产业的规模,“案发率”并非到离谱的程度,但案情恶劣,足以耸人听闻,震撼整个社会。为此,加大主体法律责任,建立诚信档案,并上升到道德批判的层面去处理是完全必要的,这样至少可以把人为故意事件发生率降低。 为什么事件接连不断?回到科学理性的归因分析。窃以为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是方方面面(包括监管层)对食品行业的本质属性及其规律性认识不到位,没有吃透,没有把握住根本与要害之故。首先从经济学角度,食品作为特殊的大众消费品,是典型的快消品,除非是政府补贴的管制品类,其国际定价规则一般是成本(1)乘以(3~5),即一元直接成本的产品,合理零售价在3元到5元之间。而国际通行定价规则专业消费品是(1)×(5~10),奢侈品是(1)×(10~100)。但分析一下中国食品行业的平均毛利率,大多基本在50%以下。本质上这首先就违背了价值规律,后果就是价值链扭曲,逼迫处于价值链劣势位置的环节弄虚作假(这一点已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得到充分印证)。而食品作为特殊商品,其在制成品后即开始贬值,有着不可回避的市场销售风险(即最好的产品都有保质期,到期卖不掉就得报损)。因此,定价时就必须把该风险考虑进去,因而食品在税收计征上,必然会体现高增值税负。如果是直接收购农产品进行加工企业就更突出,因中国农副产品收购的进项抵扣税率为13%,销项税率则是统一的17%,因此,食品行业的税负大大重于一般的消费品行业,这是税收制度对食品行业价值规律的扭曲。更没有能体现政府对食品作为民生基础消费品的政策眷顾。政府有时还要对某些品类进行价格干预,但又没有给予国际通行的补贴或税收补偿政策,甚至捐赠产品也视同销售,照样纳税。这样实质上进一步扭曲了价值链,破坏了价值规律,自然整个产业就难以健康发展,甚至不能正常维持。预计未来趋势在严厉监管下,食品企业普遍运营成本会上升,该矛盾会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可能还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甚至可能会出现更多“制假造假”的地下工厂及非法经营者,应引起相关者的高度警觉(染色馒头即是地下工厂所为就是警讯)。因为某些产品市场有需求,而正规企业成本承受不了,不能正常获利,无法生产供应,从而使得地下工厂有机可乘。 其次,对食品行业的科学性及其专业性,各方面也是存在着深刻误解。食品安全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题,食品加工更是涉及到健康科技、农业科学、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以及机械装备,环保等众多复杂科技的综合运用,其在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及管控难度上至少绝不亚于医药行业。但我国现行的高新技术政策却明确把食品行业排除在外,社会也普遍认为食品行业是低技术低门槛行业。结果,导致行业技术进步乏力大批量很不专业的人员(从业者)却从事着事实上专业性要求很高的行业,如此,不频发事故才怪。这是极大的误区!对此,应该提高经营者资格要求,进一步规范提升从业许可门槛,与诚信考评相结合,从源头主体提升行业专业化程度。 再看食品企业自身层面。很多没有认识到食品行业首先是良心行业,然后是特殊的专业消费品,做好了是永恒的朝阳产业。由于对行业本质认识不清,于是急功近利,不注重长远的发展,打价格战,搞恶性竞争,甚至互相抹黑造谣,结果把整个行业弄成了“高危行业”,在人人喊打的情势下,好孩子也跟着坏孩子一起挨打,还不能叫屈!谁让你选择了这个行业?于是,很多老实本份的行业朋友正在考虑退出这个行业,如此,对行业绝不是好事,对消费者更不是幸事! 在弄清行业本质规律后再回到监管层面,窃以为首先要明确职责,全程监管。技术上要建立预警机制,可追溯机制,关键核心是要建立严密的标准化体系。管理上更要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对应更严厉的惩罚机制。此外,要防控害群之马,更要防范披着羊皮的狼冲进羊群,吃掉善良本份的羊!千万不可上游生病,却让下游吃药!更不能张三犯错,李四挨揍!只有回归理性,弄清本质,把握根本,正本清源,对症下药,综合施治,才能根治。
又及,有问:怎样看待某些企业提出“全产业链自主经营”的理念?窃以为这是被逼无奈的选择,因为其违背专业化社会分工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