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法制时评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上级一检查,大学就“发嗲”?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东方网 上级一检查,大学就“发嗲”? 福建部分高校为了迎接福建省第11届省级文明学校评估纷纷出台临时规定,有高校规定:若有人询问食品安全等敏感问题,不要偏激,务必给出正面回答,相信学校可以很好解决。其他一些临时规定中,连叫餐、路上吃东西、穿拖鞋走
东方网


上级一检查,大学就“发嗲”?

    福建部分高校为了迎接福建省第11届省级文明学校评估纷纷出台临时规定,有高校规定:若有人询问食品安全等敏感问题,不要偏激,务必给出正面回答,相信学校可以很好解决。其他一些临时规定中,连叫餐、路上吃东西、穿拖鞋走路等平时常见且被默许的行为也被叫停。(5月18日《中国青年报》)

    为了迎接“文明”检查,连见学生什么人说什么话,乃至叠被子、穿拖鞋走路这种“日常琐细”之事,都一一进行叮嘱规定,学校细心得像个苦口婆心的大妈,恨不得在每位学生头上都安个摄像头,那样大家吃喝拉撒就不会偏离“文明”标准了。但学校这位“大妈”也不总是满脸和善慈祥,软的“规劝”不听,就等着接受“违规的处分”吧——评优、奖学金、入党都与你无关了。

    学校如此苦心孤诣、软硬兼施,足见其对所谓的“文明学校评估”的重视。但也不知是“评估部门”对“文明”的定义有些怪异,还是高校自身习惯了犬儒式地自我设限,总之,从福建众高校忙做一团的“架势”来看,“文明”的涵义似乎走样得很厉害。回答敏感问题,中规中矩就是“文明”;路上吃东西,就是“不文明”;佩戴校徽就是“文明”;床下没摆三双鞋就是“不文明”。看来,这“文明学校”跟“文明”的关系不大,跟某些人的审美怪癖倒对接得严丝合缝。

    一看到堂堂大学,竟然动辄发出“该留何种发型”“该怎么放鞋、穿衣、吃饭”之类的规定,我一开始总觉得是领导们在玩“黑色幽默”。可看到各个高校为了一次上级检查,都心急火燎地出台各种规定,一副“磨刀霍霍向文明”的情形,就难免心惊。文不文明以及如何才能检出真正的“文明水准”,高校管理者们不会不懂,至少以他们的智商绝不会以为临时抱抱佛脚、做做样子就真的“文明”了。高校也有高校的无奈,成天把“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高帽戴来戴去,看起来是挺好的,但只有高校自己知道“帽不符实”背后的苦涩和沉重。

    省级文明学校评估,在外界看来也许不值一提,好歹是高等学府,难道还缺一个“文明单位”的标签。是的,“文明单位”的标签本身也许分量没那么重,对一所真正的大学而言,这些“身外之誉”都该是浮云的。但“文明单位”评选就是一场上级主管部门领衔下的游戏,即便往往“形式大于内容”,然而一旦阙如,你便会成为行政权力荫蔽的弃儿。众高校倘有一丝的“独立傲骨”,便可对这些“小儿科”的评估不屑一顾,遗憾的是,在高校仍然只是附庸于行政机器的一个小螺丝钉的当下,它对这场“文明单位”评选的游戏,只有参与的自由,没有“说不”的权利。

    上级一检查,大学就发嗲,但没有谁喜欢天天发嗲,不但自己觉得憋屈,外人也觉得厌烦。可也不要忘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重重行政关隘之下,大学充其量只是个“披着一件皇帝新衣的孩子”。福建的高校们不发嗲,不佯装很重视“文明评选”的盲人摸象游戏,行吗?经费哪儿来,政策倾斜哪儿来,宽敞明亮的大楼哪儿来?这些生死攸关的资源不都掌握在“文明评选”背后那只行政权力的大手上吗?

    不是大学丢失了自由、独立的傲骨,而是行政化的沉疴捣碎了一切让大学“挺直脊梁”的可能。既心形皆为“强权”所役,除了在文明检查的喧哗中做个奔前忙后的“马前卒”,大学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责任编辑:介子推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