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法制时评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六家大企业盖出21栋“问题房”敲啥警钟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新华网 六家大企业盖出21栋“问题房”敲啥警钟 六家拥有特级、一级施工资质的施工企业,共同承建总投资8亿元的青海最大拆迁移民安置工程——康川新城。这一保障性住房工程未毕,六家“大企业”都盖出了“问题房”,21栋楼被检出质量问题,部分甚至被要求拆除
新华网


六家大企业盖出21栋“问题房”敲啥警钟

六家拥有特级、一级施工资质的施工企业,共同承建总投资8亿元的青海最大拆迁移民安置工程——康川新城。这一保障性住房工程未毕,六家“大企业”都盖出了“问题房”,21栋楼被检出质量问题,部分甚至被要求拆除重建。

投资8亿,六家特级、一级施工企业承建,结果却建成了“楼脆脆”,真令人无语。

据调查,抢工期、怕花钱、招工监理不严是青海康川新城保障房出现问题的三大主因。“规模前所未有,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很大”,再加上政绩使然,抢工期在所难免;遭遇通胀因素和建材涨价,施工单位不愿再投入成本确保质量,偷工减料是个“不错”选择;这两者综合作用,又导致了施工、监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保障房最终盖成“楼脆脆”,自在意料之中。

保障房虽不同于商品房,但毕竟也是房子,建成后是给人住的,安全性第一。因此,保障房质量怎样,不仅事关住户的生命安全,更与政府形象息息相关。对保障房的质量要求,绝对不能因为其公共属性和底层保障属性而有所降低。保障房不仅要建成“安居房”、“圆梦房”,更要建成“良心房”。

一些地方建成的保障房,为何频频出现质量问题?地方政府重视不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在一些官员眼里,建保障房是一项亏本的买卖,远不如出让土地盖商品房合算。思想上的不重视,必然导致对建设施工标准的放宽。当保障房沦为“任务房”、“政绩房”时,岂能不出现问题?

青海最大拆迁移民安置工程——康川新城,21栋楼被检出质量问题,再次给保障房建设敲响警钟。如何确保保障房的质量安全,以笔者之见,一要从根本上改变一些地方主政者对保障房的思想认知;二要加大对保障房质量问题的问责力度,让保障房真正成为惠及中低收入群体的民心工程。

保障房的名字不该叫楼脆脆

企业要讲效益,更要重信誉。不管标的多少,企业签下承建合同,就有责任保证工程质量。政府搞拆迁安置,更不是随随便便盖栋楼把拆迁户搬进去就算完事。民生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甘河工业园是省级经济开发区,此次征地拆迁大概也是以发展地方经济为名,结果为赶工期却闹出这么大“动静”,这何尝不是将民生与GDP本末倒置了。

保障房成“楼脆脆”,“把关人”何在

保障房变成“楼脆脆”,这让人感到很纠结。青海当地有官员感到困惑:“从这么多投标企业里‘优中选优’,没想到最后六家企业都盖出了‘问题房’。”的确,这些盖商品房很少出问题的优质企业,为什么一盖保障房就问题丛生?

保障房成“楼脆脆”会吓出多少“范跑跑”

本来是一项保障性安居工程,却接连出现了质量问题,沦为“楼脆脆”,让人不得不产生诸多联想和质疑:为何保障性住房不能给人以安全“保障”?同时又不得不担心:万一有个地震什么的,这“楼脆脆”又会吓出多少个“范跑跑”来?

责任编辑:介子推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