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 心脏病救命药缺货 暴露卫生应急体制习惯性失灵 一种每支售价仅十几元的叫做“鱼精蛋白”的药品,近一个多月来却难坏了各大医院需要做心脏手术的专家。厂家停产,又没有替代品可用,这种药在全国多省市都出现缺货的情况,许多医院不得已推迟了非紧急的心脏手术。 心脏手术事关生命,而今竟然因为一种药品的缺货而被搁置,令人咋舌。然而,更令人咋舌的是,多个部门竟然都表示不归自己管或是没办法——卫生部称这是国家药监局的事,国家药监局则称这是企业的市场行为,而企业停产则又是利润低。 看起来,这已陷入了一个“合理”得无法破解的怪圈,谁都有道理,但这么一种事关人命的药,却只任由一家企业生产,全归到市场负责,这本身又是多么的骇人,而这显然暴露出当前医药管理体制上的一个漏洞。 回到这个怪圈的最后一节,企业停产的直接原因是利润低,而利润低的原因是政府有最高限价,企业不能任意提价。这似乎是个老问题,监管部门出于维护医药行业公益性的考虑,而出台一系列的限价令,初衷本是好的,然而现实中却习惯性地会出现药品“降价死”的局面。至今,有关部门似乎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如今,独门救心药的缺货将这一问题以一种极端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提醒相关部门,关切到百姓健康乃至生命安危的事情,一定要从细节入手,考虑好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具体到鱼精蛋白上,据说这种药已经几十年没有调过价格,而今面对原材料、人力成本等各种价格的飞涨,显然确实存在着利润空间降低的现实。而这样的现实,相关部门应该有所体察,及时地调整限价政策,让企业更加积极地投入生产。 此外,全国范围的心脏手术受到影响甚至耽搁,这属于什么性质的事件?我看,这完全称得上重大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了。然而,按照卫生部的表态,似乎仍未当回事,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这样回复:“卫生部有应急办,但那是针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也许在卫生部的眼里,只有非典这样的重大流行疫情才称得上“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才有资格被“应急处理”。但事实是,这样的应急机制的建立,不也是一拖再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而今独门救心药缺货导致的心脏手术被耽搁,再次暴露出,卫生应急体制的习惯性失灵与滞后。 如今,我们对各项事务的管理,看起来都已有了一套“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制度设计,但当这样的制度遇到具体的突发事件,能否及时地发挥作用?鱼精蛋白引发的忧虑再次充当了一张试纸,它提醒我们的职能部门,不仅要有文本上的操作流程,更要将工作细化,及时灵敏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否则必然会背负“懒政”的指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