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 如何破解税负之争凸显的"国富民穷"困境 最近,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财政收入或破十万亿。与此同时,CPI仍在高位运行,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2%,国人仍然在通胀压力带来的生活压力下挣扎。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上,你要问我,中国的税负水平高不高。我的回答不可能是“不高”。福布斯2009的一份旧榜单恰恰就在此时跳了出来,不论是刻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榜单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契合着当下现实图景和国民观感,不由得你不信。 有细心的网友算了一笔账:月收入1万,要交14%个税,12%公积金,8%养老保险,4%医疗失业险,剩6200元;如果你拿出6200元全部消费,需要为你消费的商品埋单17%增值税,28%各种杂税,这等于2800元。网民据此得出绪论:一个月赚1万的人,你相当于要拿出6600元来交税交费。而且你无权过问,什么都不公开。 怪不得网友高喊“知我者莫如福布斯”的论调,因为我们的感受未必需要数据和理论支撑,但肯定来源于实践和体验。对于税负的感觉,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今天什么菜贵了,哪种矿泉水、方便面又涨价了,这个月工资又白领了……等等这些,构成了我们真实的生活状态。专家团的数据只停留在半空中,不是我们不想信,是真的没法信。其实很简单,民众觉得福布斯的这个结论符合自己的感受。当然,他们无法比较是“第二”还是“第三”,但是他们真的感受到了税负之苦。 “税负痛苦指数”的统计方法是否科学并不重要,不过是借别人的“数据”,来浇我们自己心中的那块块垒。财政收入增速连年超过GDP增长,而税收占财政收入90%以上。在可公布的财政收入之外,还有一笔乱收费乱罚款政府收入,这笔庞大收入去向,始终是个谜团,它的大部分并不对接公共服务。前有政府部门采购IPAD2当优盘用,后有国税局拥有豪华游艇来征税,种种现实不得不让公众感受着痛苦的税负指数。 税负高低真的不是问题的关键,痛不痛苦才是真切的体验。税负高低的争论,背后其实代表了民意对于“国富民穷”的不满。经济学者马光远说,现在的情况是国吃鲍鱼,民吃土豆。十万亿财政收入表明国家真的很富有,富有到有大把钱借给别人,然而我们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又是怎样?老百姓本来就穷,由于无社会保障,就更舍不得花钱。如今面临的通胀压力绝不是国内普通民众消费“提振”的,但如果是政府消费主导而造成的通货膨胀,那质疑“税负全球第二”又有何不可?从茅台、五粮液的涨价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现在谁最有钱,谁拥有着最真实的消费需求。 在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民生状况似乎已跌入到“国富民穷”的陷阱。解决“国富民穷”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解决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问题,而税负公平合理正是解决分配不公的应有之义。市场自身是无法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的,因此政府要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发挥收入分配调整的功能。美国富豪都在喊“向我加税”,而我国富豪也不应该“闷声发大财”。向富人加税、诸如财产税、遗产税,给穷人减税,都应在决策部门考虑的范围之内。在“国穷民富”和“国富民穷”之间,税收政策应该取得平衡。 老百姓对于“国富民穷”现状的不满,应从以下三方面解决:一是,规范政府收入形式,调整政府收入结构。如今,税收之外各种名目的收费仍然是一大症结。长期税费不分,让老百姓感觉到税负过重。要通过税费综合改革提高可统筹用于公共服务的政府收入。二是,税负公平。税收不平等是目前中国税收领域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小企业是税负痛苦程度高的主要承担者,工薪阶层又成了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承担者。三是,财政收入使用应合理透明。目前现状是财政支出透明度不够,纳税人对于税款的用途知之甚少。 国富和民富并不是简单对立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分配好这个“增收的财政”,把国家的收入分配到老百姓身上,增加其即时的需求消费,把财政变成拉动内需的巨大动力。不论是国富民穷还是国穷民富,都不是逼迫谁去做一道选择题,只是期冀政府在分社会财富这块大蛋糕时,能够更加谨小细微,更加体恤民众的税负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