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法制时评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陈贤妹捐出奖金:道德洁癖催生出的道德神话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红网 陈贤妹捐出奖金:道德洁癖催生出的道德神话 仅仅良心使然,仅仅“举手之劳”,陈贤妹却成了媒体追逐的焦点,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道德“亮点”。对此,笔者在为陈贤妹的所作所为表示敬意之外,更多的是悲哀。悲哀这“举手之劳”在目前中国的稀缺。 陈贤妹
红网


陈贤妹捐出奖金:道德洁癖催生出的道德神话

  仅仅良心使然,仅仅“举手之劳”,陈贤妹却成了媒体追逐的焦点,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道德“亮点”。对此,笔者在为陈贤妹的所作所为表示敬意之外,更多的是悲哀。悲哀这“举手之劳”在目前中国的稀缺。

  陈贤妹在稀缺中“脱颖而出”了。于是有人说她是“想出名、为了钱”。为什么有人这样质疑陈贤妹呢?翻翻旧报刊就明白了,看看那些宣传的“先进人物”的报道,几乎都把他们写成了“圣人”,好像一和“名利”沾上边,人物就不“先进”了。许多媒体还有一个“恶习”,那就是对“先进人物”不就事论事,而是“深挖”:挖他平常是个什么样的人,甚至“挖”到他小时候就怎么怎么样。其实,人无完人,某人怎么先进做了什么好事,怎么宣传就行了,有必要追溯他的历史吗?难道一个身上有“毛病”甚至犯有前科的人就不能做有道德的事吗?

  还有的媒体,为了报道某一先进人物,不惜把一些杜撰的“闪光点”融入报道中,将所谓的“先进人物”高大全化和神化。久而久之,这种片面的宣传潜移默化的误导,致使人们的认识发生变化,认为一旦某人有了“名利”便认为是为了“名利”,而且将它贬义化,认为无“名利”才是有“道德”的,一但像正常人一样处事、食了人间烟火,便遭到质疑和贬损。做了好事,往往被媒体架在火上烤,非把本来正常的人烤得里外酥香不可,给“先进人物”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和心理负担,好像不把自己弄得跟“神”似的便愧对荣誉,弄得人家没法儿像正常人一样轻轻松松地生活!如果“好人”被这样的环境所累,是不是让人望而却步呢?其实,只要是合法的、不违道德的“名利”有什么不可以获得呢?怎么就成了贬义词呢?难怪有人搬出“名利”这个词来质疑陈贤妹呢!

  还说陈贤妹吧,有的报纸就开始挖掘报道她以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而且许多报纸用标题刻意渲染她推辞现金奖励的行为,好像她立马接了钱、不把钱捐出去一些就不是纯粹的一个有道德的人似的。

  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陈贤妹说:“我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常的事,没想过通过这事别人给我钱。这不是我自己挣的钱,我拿了心里不踏实。我女儿就跟我说,不要拿这个钱,害怕拿了钱别人说闲话。政府人员硬是要给我,没办法,我只能接受了。”从这朴实的话语中不难看出陈贤妹是一个多么真实的人。

  陈贤妹不是“想出名、为了利”的人,但却是“出了名、有了利”的人。她是“善有善报”的实践者和新的诠释者。她虽然不是为了名为了利,但有了名有了利受之有愧吗?难道她只有把自己该有的“羞羞答答”接受或推出去才值得称赞、大写特写吗?假设她一分不捐,用这些钱使自己本不富裕的家庭过得更好一点儿,我们的媒体和公民仍能对她保持深深地敬意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这才是应有的良好的心态、博大的道德襟怀!

责任编辑:介子推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