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法制时评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每月2元养老金”为何令人不安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正义网-检察日报 1995年,家住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的黄大伯月工资只有70元,他花了200元“巨资”给老伴入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7年过去,黄大伯一打听,他老伴要么选择一次性领走总共300块钱的养老金,要么接受每个月只能拿到2元的养老金。针对公众对此事件的
正义网-检察日报


1995年,家住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的黄大伯月工资只有70元,他花了200元“巨资”给老伴入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7年过去,黄大伯一打听,他老伴要么选择一次性领走总共300块钱的养老金,要么接受每个月只能拿到2元的养老金。针对公众对此事件的关注,北京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无需杞人忧天,两元养老金只是个案(3月28日《新京报》)。

  北京城乡居民养老金平均已达400多元,这事儿如果在北京发生,确属“个案”。但放眼全国,情况有所不同:媒体曾有海南省文昌县农民每月领取3元养老金的报道;而新华社2009年曾在一篇题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离农民还有多远”的报道中披露,黑龙江省领取农村社会养老金的4万余人中,每个月只能领到几毛钱养老金的占到1/4,半数农民也只能领到五六元钱;此次台州事件,如果买这份保险的不是只有黄大伯一人,那么,每月领2元养老金的,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

  随着农村青壮年进城以及土地对农民保障的弱化,农民养老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当然,对此事关注,并不限于农民,每个人都面临或远或近的养老问题。“将来的我会不会成为‘黄大伯’”,这是“每月2元养老金”让公众不安的根源。增强公众对未来养老的信心,该做什么?

  第一,让公众对养老金有一个相对确定的预期。

  黄大伯投的保,当初承诺的养老金是每月12元。对于缩水成2元,椒江区社保中心负责人解释,按照当时的存款年利率测算出每月12元,但近年利息一直下调,结果就导致了“2元钱养老金”的问世。我不怀疑这样的说法,但农民以每月12元的预期购买养老保险,最后拿到的却是2元,如果他们有受骗的感觉,那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一旦政策变化(利息下调)的风险全由百姓承担,那么,他们对未来的养老很难有信心。

  预判政策风险,平衡各方利益,让公众对养老金有一个相对确定的预期。这是必须首先做到的。

  第二,如何合理规避养老保险投资的风险?如何让公众充分分享投资的成果?

  有关机构给不出当初承诺的12元,是因为拿不出那么多钱。如果允许它们拿养老保险去投资,赚了钱,是不是就可以履行承诺?有这种可能。但也有更坏的可能:投资赔本,“黄大伯们”连现在的2块钱也拿不到。

  前几天,广东省开始试点养老金投资。如果实践证明可行,有望在未来全面铺开。3月28日《法治周末》报道说,养老金投资尚欠缺配套法规,蕴含着巨大风险。在笔者看来,两个问题至为关键:其一,投资就可能赔,但必须通过可行制度设计(比如购买投资保险),降低养老金投资风险;其二,如果投资赚了,如何保证公众充分享受投资成果?因为投资赚了,每个人养老金多给100块,希望将来这可以实现。

责任编辑:介子推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