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法制时评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药家鑫案的“钱事”今生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法制与新闻 陈虹伟/文 2011年度最为轰动的一起刑事案件当属药家鑫案。 2011年6月7日,随着药家鑫在西安被以注射方式执行死刑,这名年轻的大学生生命和他犯下的罪恶一同终止。其父药庆卫表示,希望他把罪恶一起带走。 药家鑫罪有应得,以命抵罪,受害人张妙可
法制与新闻


    陈虹伟/文

  2011年度最为轰动的一起刑事案件当属药家鑫案。

  2011年6月7日,随着药家鑫在西安被以注射方式执行死刑,这名年轻的大学生生命和他犯下的罪恶一同终止。其父药庆卫表示,希望他把罪恶一起带走。

  药家鑫罪有应得,以命抵罪,受害人张妙可以安息。按常理,受害人家人和药家鑫的父母本该在岁月的流逝中疗伤,静静地平复伤痛。

  似乎一切都应该过去,但是,接踵而来的药家鑫父亲与张家代理人张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师)的名誉权纠纷让此案了犹未了,引发社会的关注。

  就在药家鑫死刑核审期间,2011年5月31日,其父药庆卫开设微博,在向遇害者道歉同时,开始将矛头指向张显,表达不满:“张显在微博上编造了许多子虚乌有的事实,意在让广大不知情的网民对药家鑫父母产生仇恨。”

  8月4日,药庆卫向西安雁塔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张显名誉侵权。12月29日法院开庭审理。

  就在这起名誉权案尚未判决时,2012年2月7日,张妙家人突然向药家鑫父亲提出要回先前拒绝的20万元,理由是张妙母亲生病需要钱。

  “先要命,再要钱。”张家的这一举动让舆论一片哗然,因为此前,为了严惩药家鑫,张家高调宣布:“不要带血的钱。”为此,博得网友的一片赞叹,同时,张家赢得了网友数额不菲的捐款。

  随着讨要先前拒绝的20万元事件的持续发酵,张家到底接受了多少社会捐款?这些捐款的去向如何?张家索要20万元有没有法律依据?公众和媒体从药家鑫案判决死刑的关注转向对钱的关注。

律师透露:

药案被“钱”操纵和解之门关闭

  一名知情人告诉记者,药家鑫被执行死刑的第二天,主审法官在会见药家鑫父亲药庆卫时,哭了。或许是法官审理此案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

  同样,面对药家鑫死刑这样的结果,虽然是意料之中,但许多人其实心里也很复杂,一个年轻的生命没有了悔过的机会。

  假如,药家鑫父母能给予一定的赔偿,加上药家鑫没有预谋犯罪和自首情节,按照法律规定,死刑或可避免。

  为什么要这样的假设?因为药家鑫案判决时,和解之门被人为地关闭了。如果不是张家出尔反尔再出来要20万元,或许没有人再反思这个情节。

  药家鑫杀人从一起普通刑案,最终被人为地演变成“阶级仇杀”,由此使得这起普通刑案被无限制地拔高到强烈的社会阶层对立和意识形态的冲撞。

  药家的代理律师兰和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在当时,社会情绪被广泛激发,仇恨、抱怨、担忧、亢奋交错,最终百川归海地汇集成两股:对药家鑫家庭的极度仇恨和对张妙家庭的极度同情。

  这两种对立情绪的终极表现是:杀药家鑫和对张家进行捐款。

  于是,网络捐款在激愤情绪的怂动下,风起云涌,似乎一直在与民事和解进行暗战,博弈表现有三:1、坚决拒绝各种形式的民事和解,人为杜绝一切沟通与和解的管道;2、拒绝民事赔偿,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花钱买命”,高调宣称,不要药家一分 “带血的钱”;3、制造舆论,虚假承诺,积极运作大规模网络捐款。

  兰和律师告诉记者,当时,药家陷入汪洋大海式的一场钱的数字化竞赛当中。一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张妙家人的诉求表明赔偿额度是50余万元,但很快,网络第一笔大额款项就捐出了50多万元;药父连夜给张妙父亲张平选送上门的20万元被先收后拒,张通过邮局高调寄回……

  兰和律师在博客中写道:本律师在接手药父维权案后,纵览案件全程,不由悲从中来,此时的药家,确实已陷入一场数字化的“人民战争”中,哪怕拿出500万元,社会捐款就能突破600万元。和解之门被彻底关闭。

  网络捐款成了杜绝双方民事和解的独门暗器。

  兰和律师告诉记者,自2011年4月以来,张显通过在新浪、搜狐、腾讯、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开设的微博、博客,散布了针对原告及其家人的系列言论。把药父捏造成“军队蛀虫”、并声称药家鑫有“四套房产”等,将药家捏造成官僚权贵家庭。为此,许多网民为了担心药家“花钱买刑”而捐款。

  至此,药家鑫被判死刑已毫无悬念。

媒体质疑:

张家接受百万社会捐款去向成谜

  张家索要20万元后,引发了公众对曾经该案引发的网络捐款去向的强烈关注。

  根据多方媒体公开报道,曾有多名网友为张妙的亲属募集捐款,最大的两笔可查捐款,一是来自上海学者傅蔚冈募集的54万元,一是某媒体人发起的“张妙孩子成长基金”约募集22万元。

  2011年4月22日,药家鑫案一审后,上海学者傅蔚冈用手机写下一条微博,表示“凡转一次本微博,我将为张妙女士的儿子捐助1元人民币。”几小时后,微博转发数就已超过10万次。同年7月,张妙的丈夫王辉和代理人张显来到上海,接受捐款总计54.5万元。

  张显在此前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还有部分网友的零星捐款直接寄到张家。对于网络上一直关心社会捐款的数额和去向,张妙的父亲张平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不知道社会上具体捐了多少,他拿到了10万元。但这笔钱已花光了,“不够用,大都是支付张妙之母刘小欠的医疗费”。

  傅蔚冈还证实:“去年7月14日,我已兑现承诺,将总额54.5万元捐款,正式转交给张妙家属。其中,4.5万元捐给张妙的丈夫王辉,10万元捐给张妙的父母,其余的40万元全部捐给张妙的儿子。经过与王辉商量,给张妙儿子的40万元捐款,主要以保险的形式交付。按照保险方案,除了意外保险和医疗保险外,张妙的儿子18岁前可以从保险公司领取到生活费,目前每月大约1500元,从上学开始到30岁还可以逐年领取教育金,总额将超过40万元。8月,有关保险条款正式开始生效。”

  张家以张妙母亲缺钱看病为由再向药家索要20万元被披露后,傅蔚冈发出一条微博:要淡定。“我从没后悔自己的捐款行为,对于目前发生的事情,我不好评论。”

  另一笔捐款是深圳媒体人周斌发起的“张妙孩子成长基金”。他说:“当时做此事完全是出于善意。去年4月23日,‘张妙孩子成长基金’最终认捐名单确定,认捐人数160人,认捐总金额213598.6元。认捐后,经多方考虑后,我们采取了成立成长基金的办法,通过分期支付,长期给孩子提供经济援助。目前,张妙孩子大约每月可以领取1000元。”

  “我个人捐款1万元,没有经手过一分钱,深圳慈善会是该项目的托管人。我们的捐款是明明白白的。”周斌说。

  深圳市慈善会也出面证实,社会人士周斌在网络上发起为张妙的孩子募捐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截至2011年8月8日,共收到善款225858.48元。依据捐款人要求,由深圳市慈善会与捐赠人代表签署协议,由本会在银行设立专户,每月定期向受助人支付1000元生活费,直至全部捐款本息支付完毕。如受助人年满22周岁善款仍有余额,依据本会与银行协议一次性全部支付。

  近日,张显对媒体说:“我知道,王辉收到的社会各界捐款有16万元,加上傅蔚冈和周斌的捐款,总共是92万元。也就是说,张平选和王辉得到了26万元现金。”张显透露,这些钱是社会人士给王辉的汇款,“王辉是文盲嘛,每次去邮局取钱、存钱,他都叫上我,我都累坏了”。张显说,张家获得的捐款他分文未得,他说自己不图名利。

  兰和律师告诉记者,公众强烈要求张显公布捐款明细和使用情况,以释明作为受捐赠人的张平选为何在接受近百万(该数字真实性存疑)捐款短短数月之后,居然无钱看病的实情,以规避过度消费民间慈善之嫌疑。

  网友秦丹说,张妙被害后,仅微博发起的“一元捐”就募得了50万元。这笔钱,包括其他捐款,张家派什么用场了? 每一分钱都应该花在让人心安的地方,不是吗?为什么公众的支持和善意,却换不来人心的宁静?

  截至目前,无论是代理人张显还是当事人王辉、张平选均对此保持缄默。

  药庆卫的另一名代理人马延明律师告诉记者,据他了解,社会各界为受害者张妙的亲属募集的捐款已近100万元,但捐款究竟由谁保管,具体分配捐款数额等都没有公开。

  对此张显回应称:“(社会)捐款跟我有什么关系?跟马延明有什么关系?跟药庆卫家有什么关系?”他说,自己与张家的代理关系已经解除,其他的事应该问张平选。与以前表态一致,张显认为捐款是很隐私的事,捐款是个体行为。

  然而,多家媒体拨打张平选和王辉的电话,始终关机。

  截至记者发稿,张家的捐款去向至今是疑团。

出尔反尔:

再索20万元是场闹剧?

  2012年2月7日上午,药家鑫案被害者张妙的父亲张平选、母亲刘小欠等人通过代理人张显的博客发布公告称,愿意接受药父药庆卫在药案审理期间表示“赠与的20万元”,并“于2012年2月8日上午前往药庆卫处接受该款。”此前,张妙家人已拒绝该赠款。

  此前高调宣称不要“一分药家带血的钱”,到上门讨要,有人纳闷,出身农民朴实的张妙父母,为何突然想起用微博追讨钱款,背后是否有人出谋划策?

  更令公众大跌眼镜的是,2月8日,讨要20万元的行动在药家鑫家院子上演了一出“全武行”。当天上午11时, 张显一出场即高谈阔论,“我是来看热闹的”,引来不少人围观。没有多久,张妙的丈夫王辉与药家的代理律师马延明发生冲突,先是言语不合,王辉率先挥拳打向马延明。随后双方被警察带走,王辉被治安罚款200元后释放。根据现场录像,张显等人的表演激起了围观者的愤怒,多亏警察及时赶到,把他们“保护”到派出所。而马延明对该处罚不服,在其个人微博上已表示将依法提起诉讼。

  许多围观的人表示,人家儿子都已经偿命了,还来人家门口闹事,往人家伤口上撒盐。张家的行为太过了。

  从始至终,药家人始终未曾露面。但向代理律师马延明提出想听听药庆卫声音的采访请求仍然很多。马延明说,药家鑫被执行死刑后,原本心脏有问题的药庆卫又出现面瘫征兆,后来愈加严重,时常会流口水,妻子也患上严重的抑郁症。目前药庆卫的身体、精神状况确实无法面对媒体。

  相反,张显却显得十分高调。

  依张显的讲述,这20万元是药家鑫的遗愿。在药家鑫案件进入死刑复核期间,药庆卫曾给张平选留下20万元现金,说作为其养老之用,但10天后张家退回,药庆卫就在自己的微博上写:“我们会把这20万元用专门的账户存着留待你的父母和孩子将来确实需要的时候再来拿,因为这是药家鑫最后的愿望,做父母的一定会去完成……”张显强调说:“从2011年6月7日药家鑫被执行死刑,至今8个月,药庆卫仍保留微博,说明他们的态度是诚恳、坚决的。所以张家才愿意接受这20万元。”

  但在药家看来,这个承诺已不存在。药庆卫委托律师兰和进行了回应,1、(20万元)不该给:赠与合同因受赠方拒绝而不成立;2、不必给:药与张无合同关系,无给付义务;3、不能给:给,是道义,不给,也天经地义;4、如张平选确实困难,在其澄清事实的前提下,药家可适当考虑对张家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

  对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民法教授隋彭生,他认为,赠与合同是赠与人把自己的财产无偿地送给受赠人,受赠人同意接受的合同。该合同必须在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前提下才能成立,如果赠与人有赠与的表示,但受赠人并没有接受的意思,则合同仍不能成立。所以,受赠人张平选事实上已拒绝接受,该合同不成立。

  人民网上一个网友表示,不难想象,药家鑫父母当时承诺愿出20万元做“补偿”,一来是为了救儿子;二来当然也是为了自己内心的救赎。但当时,张家拒绝了,没有给药家自我救赎的机会。时过境迁,药家鑫以生命为代价,抵了自己的罪行;而药家父母以痛失爱子为代价,平衡了内心的亏欠。现在,要求再付这笔“补偿款”,有违伦理人情。

  张家再索20万元于情于法都无法解释,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许多网友表示了愤慨。至此,舆论从支持同情张家一下来了个大逆转。

  之前,95.1%的人支持判药家鑫死刑。曾经,在药家鑫案件成为全国关注的事件后,2011年5月19日,凤凰网做了一项“你如何看待药家鑫案”的调查,有453536人参与。其中,对于“你认为药家鑫应当被判处死刑吗”一项,有430824票选择应该,认为他罪大恶极,死刑也可告慰生者,投票率占95.1%,有15788票选择了不应该判死刑,认为应该慎刑恤罚,考虑他可以轻判的情节,投票率占3.5%。

  现在,78.1%的人不支持张家索要20万元。日前,对于“你支持张妙家属向药家鑫父亲索要20万吗”的话题,参与凤凰网调查的38173位投票网友中,支持张妙家属向药家鑫父亲索要20万,理由为“赠与20万是药家鑫父亲的意愿”的有5952票,占15.6%;不支持索要20万,理由是“当初已自愿放弃”的有29831票,占78.1%。同时,认为药家鑫父亲应该信守承诺,支付这20万的有6311票,占16.5%;认为法律上药家鑫父亲已没有义务再付这笔钱的有30890票,占80.9%。

  许多网友还对张显的表演忍不住爆粗口谩骂,有个网友说:“他被气得整夜睡不着。”

  还有网友说,公众真的可以被利用吗?张显可能错判了一点,正义的力量,民间一点也不缺。

  迫于压力,2月9日,张显博客贴出《关于我们一家为什么声明接受药庆卫“赠与”20万的说明》。“2012年春节期间,有人告诉我们说,药庆卫在网上发布公告,为我们家存着20万元,让我们去取。由于我们一家没有文化,平时不看报,也不上网,听说此事后请人上网核实,果然看到了这样的公告。随后,我们与药庆卫电话联系,但药庆卫不接电话……”这篇“说明”称,“药庆卫的这些微博,就是把我们一家当做狗,然后吊个骨头在我们面前晃悠……既然你公告说要给我们20万元,我们就来拿,请你兑现。如果你不能兑现,就请你把这些微博删除,不要一直挂在网上欺世盗名。”

  “说明”称,声明接受药庆卫“赠与”的20万元是张家“冒着被口水淹死的风险”证明药庆卫的相关微博“是用来践行的,还是用来作秀的”。对目前被网友质疑的捐款去向问题,“说明”并未过多涉及,只称“请广大网友放心,无论如何,我们不会做不要脸的事情”。最后署名为张妙父母、儿子的姓名。

  然而,媒体和网络对张家的解释并不买账,对讨要20万元的行为的质疑依然强烈,一时间张显和张妙的家人持续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或许对再索20万元引发的反对之声始料不及,张家又急忙改口说,如果要到20万元将全部捐给教育。在2月8日前往药家讨要20万元受挫后,张显发博客称,张妙家人决定,如果得到20万元将全部捐给农村贫困儿童,供他们接受教育。

  此声明一出,网上立刻跟帖一片,截至当日上午11点30分,腾讯微博跟帖上的437条讨论中,几乎全部是谴责声,其中署名“金铂铂”的网友质问:“张教授,你当初承诺多出二十万元的捐款就会转捐给同样需要帮助的小孩,结果到现在你却宣称捐款给你们了,别人无权过问,请问,药家这二十万元到手之后,你会不会还是一样说这句话?”

  药庆卫代理律师兰和也在回应中说,药家不会给这20万元,并称这一改口证明2月8日的要钱行动实为策划。

  同时,兰和律师受访时提出,张家承诺拿出赠款“捐助教育”一说,与此前给出的索款理由不符,质疑张平选对媒体的“要钱看病说”系编造。“2月8日张妙家属来拿钱时,给出的理由是张妙母亲刘小欠要治病,急需用钱。现在忽然说要拿这笔‘救命的钱’来做慈善,不太符合常理。”兰和表示,目前他不能排除张家因受张显影响而演出“索款”闹剧,目的或是“为抢占道德高地,干扰药父诉张显侵犯名誉权一案的判决”。

一位长期跟踪采访过药家鑫案的记者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分析此事背后,也许部分人的‘导演’功不可没。”据他观察,张妙的父亲张平选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人很实在,心态也很平和,曾念叨过“药家父母也很可怜”。药家鑫的父母人也不错,心态仍算平和。“对某些人而言,关键是在名誉侵权案判决之前博一把。”

  《北京青年报》评论员张天蔚指出:“张显在药家鑫案中,起到过最恶劣的作用。他煽动仇恨、火上浇油,把一桩刑事案件锁定为阶级仇杀,消费公众的正义感以达到私利的目的。如今他因索要药家20万元而被公众识破,遭人唾骂。我更希望公众能记住教训,今后理性对待公共事件,别再被这种人蛊惑和利用。”

  然而,张显在博客中再次借张平选的名义称,他们深知在药家鑫被执行死刑后讨要这20万必然面临众多指责,“但药庆卫夫妇月收入6000元左右,还有各种保险待遇,又接受了药家鑫的汽车等财产,拿出20万元对他们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他们认为,这20万元用来捐助教育,比留给药庆卫夫妇更有社会价值。

  兰和律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药家鑫案本身已终结,药家鑫已伏法,附带民事赔偿的4.5万元也已支付给法院,从法理和道义上说,目前这20万元与张家没有关系。张妙的家属于情于理,对这20万元都没有支配权。”兰和律师表示:“至于药家的经济条件,无论药家每月赚1元还是100万元,与是否付给张家20万元赠款没有必然联系。”

  同时,兰和在博客中指出:“既然如此爱教育,就应该自掏腰包,不应该用别人的钱做善事。于先生(指张显)而言,管好自己,就是对中国教育最大的贡献。”

  2月11日,药家终于表态。但药庆卫提出三个条件,如果张家能满足,可以考虑帮助他们。“第一,如果张母生病,张家应当出示相关证据。先前他们接到几十万元捐款,都怎么花了,应该公示;第二,希望张家把之前对媒体撒的谎都澄清;第三,把2月8日前往药家要钱的目的和经过说清楚。

  据兰和告诉记者,药家鑫父母交给张家的20万元大多是借的,被张家退回后,已经归还。

  药家的经济状况究竟怎样?兰和告诉记者,药家其实就是普通的工薪阶层。

  本案审理期间,2011年3月24日,西安北方华山机电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开出的证明文件显示药庆卫妻子“原系西安北方华山机电有限公司一名员工,该同志于2001年5月调入本公司生产部担任库房保管员,2009年12月从本单位正式退休”。

  当日,药庆卫的原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驻803厂军代室开出的证明表明:“药庆卫为我室工程师,2003年转业,没有担任过任何行政职务。”

  兰和指出,他们有充分的证据证实张显明知药家的实际情况,还在网上编造药家背景深厚,房产众多。药家鑫的父亲药庆卫把药案受害人张妙的代理人张显告上了法庭后,张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他所发布的关于药家有背景等信息,“有的是从微博后面评论里转帖来的”、“没有时间核实”。同时,他还表示,“一些出位的言论是为了监督法院”。

  或许张显自知“底气不足”,于2011年9月22日至9月27日,连续5次致电药庆卫,以私下道歉、赔偿损失、抽耳光下跪等为对价央求药庆卫撤诉,但被药庆卫拒绝了。

  网友秦丹这样写道,张显曾经涉嫌以非理性客观之网语,在网络上推波助澜,给药家父母以巨大的压力。现在人家通过法律讨还公道,说到底就是要你一个道歉,张显不应该因此将自己在两家纠纷中置入过深。而以公益的名义向药家索款,更是大谬。这种做法,第一亵渎了慈善的本质,第二无关乎药家父母的内心救赎,第三有可能给自己套上一顶欺骗舆论的帽子,第四伤害到曾支持他的公众之感情。张显理应明白,他人内心的救赎和安然,是人家的事;向别人强求,就该先来检视自己的内心。把该放下的放下吧,希望张显能早点走出这场闹剧。

药案反思:

药家鑫案再没有如果

  在药家鑫案判决之前,张显曾在微博中表示:“要将药家鑫的肉体和灵魂一起消灭。”但是,在药家鑫以命抵罪后,张显策划的讨要20万元的行动,再掀波澜。且不论20万元该不该给、该不该要,这起新的风波,是此案的又一次返场。一起肇事杀人案件,两条生命提前退场,法律最终的裁决,以命偿命的结果,都不能平息这场风波。

  或许,让药家鑫案阴魂不散的正是张显自己。

  眼下,药庆卫诉张显名誉侵权案尚未判决。药庆卫也表示:“经慎重考虑,现郑重宣布,本人已全权委托兰和律师作为本人官方发言人。从即日起,本人授权兰和律师向全社会逐一披露药家鑫案幕后相关事实,并对所披露事实的真实性承担一切道义和法律上的责任。”

  兰和很快回应:“从今日起,将向社会各界逐一公布药家鑫案幕后真相,澄清事实,以正视听,给死者以尊严,给生者以空间。”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兰和律师表示,时至今日,关乎张显制造不实言论的真实动机成谜。捐款前的事实陈述是虚假的,在制造权贵富商虚拟身份激化社会对立情绪的前提下,网络捐款顺势而为。当然,受害者家属需要关照,但作为民事代理人的张显,在求刑目的业已达成的前提下,为何不惜放弃民事赔偿?为了获得更多的社会同情,争取更大额度的捐款,还是有其他目的?整个捐款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其中涉及到的道德与法律困境为何?一系列的“捐款门”疑云,他将陆续探究真相。

  兰和律师说 “张显现象”,本质而言就是一场网络版的文化大革命:高尚的目的、高亢的口号、高昂的情绪,一切文明、理性、秩序、良俗都被浩浩荡荡的“正义目标”掩杀。如此,互联网变成了屠宰场,暴力化、商业化的虚假“民意”甚嚣尘上,真实声音难以发出。倘若此种操控手法成为达成目的的不二法门,人人争相运用,那么,开放自由的互联网非但起不到缓冲社会矛盾的“安全阀”作用,反倒会推动群体对立,最终作茧自缚,人人自危,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在药家鑫案中,张显通过微博、博客,制造谣言,捏造放大党政军公检法的各种黑幕,并将暴戾情绪宣泄传播,绑架舆论、制造“民意”,进而意图绑架司法。此种行为最终只能彻底破坏社会原有契约和道德体系,在脆弱的社会平衡上投下最后一根稻草,让整个信任体系土崩瓦解,如此极易造成社会骚动不安。

  微博也就成为有史以来最具杀伤力的舆论载体。

 直到今天,在张显的微博和博客里仍能看到当时称药家鑫为军二代的言论。4月3日,张显发表微博称:“药家鑫有车有妞还有美容,一定要将这个军二代拉上绞刑架。”4月23日,张显在其新浪博客称药庆卫为“军械采购环节蛀虫”,称“药身居军械采购要职,利益纠葛颇多”,竟然还“望中央军委彻查此人经济问题”。

  无论药家鑫的父亲药庆卫还是受害人张妙的丈夫王辉,都表示这些言论对自己有很大影响,就连受害人丈夫王辉在接受南方一家媒体采访时也说:“没有张显,药家鑫肯定被判死缓了!”

  兰和认为,这种行为也开创了一个舆论暴力干预司法的极其恶劣的先河。倘若这种维权模式成为范式,最终促使法庭审判的依据不是事实和法律,而是网络分贝。如此,非但公平正义渐行渐远,反而会使得所有人都陷入舆论与司法恐怖主义漩涡,难以自拔。

  媒体对药家鑫案的网络作用也进行了反思。

  2011年9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张显涉嫌“侵犯名誉”一案,已启动司法程序。但是,其中的教训,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在网络时代的大环境下,人人都掌握麦克风的同时,我们的言论边界在哪里?公众人物的言论边界在哪里?

  说话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是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最基本要求。决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虚构事实、蔑视法律、造谣中伤,暴戾宣泄。否则,社会就变成了唯利是图的钢铁丛林:没有规矩,没有底线,没有边界,社会信任荡然无存,社会结构濒临崩溃。

  为了社会的良性运行,也为了每个人都不会成为网络暴力的下一位受伤者,全社会都应该为营造善意的道德风尚尽一份力,对恶意谣言“零容忍”。这方面,政府责无旁贷,媒体亦应有所担当。

  张显发布的药家很有背景的言论如今已被证实属于无事实根据的谬论,但张显却反倒拿一些他所认为的更重要价值,比如“监督司法”、“名誉权与生命权相比不足一提”等来为自己辩护。言外之意是,为了这些更为宏大的善的目的,即便自己的言论与事实有些出入,也是可以被容忍的。

  为此,《中国青年报》撰文驳斥,“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诡辩。没错,司法的确需要监督,但监督司法,一方面有许许多多正当途径可供选择,另一方面,从来都没有法律规定为了监督司法就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使用违法侵权的手段。”

  其实,司法本身也需要反思,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王成栋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如果我们的司法环境是良好的,各种监督司法的言论就不会甚嚣尘上,张显正是利用公众对司法的怀疑和缺乏信任,才能制造如此大的舆论洪流。其实,没有网络的炒作,或许,药家鑫一样会被判处死刑。只有我们的司法公正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样的网络事件才可以终止和避免。

  而张显也在为自己开脱,他认为,这个案件影响太恶劣,没有他张显,也还有李显、王显,药家鑫还是一样会被判死刑。但网友对张显的声讨和谩骂并没有结束,此时张显也意识到了网络暴力的可怕。

  同样遭受网络暴力的还有药庆卫的代理律师兰和。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他说,在接受药家委托后,他在半夜会接到电话骚扰,有人告到司法局要吊销他的律师执照,最严重的时候,他所在的律师事务所都无法正常工作。

  兰和还提到了“网络水军”、“网络黑帮”问题。他举例,一次网站调查药庆卫和张显的支持率,药一开始就领先张显,然而,在随后的几小时内,张显的支持率瞬间暴涨,“如此异动,背后一定有问题。”兰和说,一些黑幕他将逐渐揭开。

  药张两家的纠葛尚未终局,如何更好地规范网络上话语权的运用,如何真正享受微博时代带来的福祉,这是整个社会需要直面的全新的话题。而净化网络环境的根本还是净化社会环境和司法环境。

  前不久,《人民日报》再次撰文称,复盘药家鑫案以及此后种种事态,总是让人生发“当初为何会如此”的感叹。如果时间可以倒带、事实可以假设,带着事后的审视与反思,重新回到事件的一个个节点,又能如何?

  如果,无论是药家还是张家,能以“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同身受,进行更多接触与互动,或许能在更大程度上求得理解、达成共识,让两个家庭流血的伤口慢慢结疤。可惜,张家对于药家,产生长期“不接触”的印象;药家对于张家,也因各种流言颇多微词,最后让怨恨的阴影笼罩一切。如果,相关人士能以更客观的姿态介入案件,以法律以事实为准绳,此案还会不会激起良知与冲动、真相与谎言、司法与舆论的纠结,引来方向截然不同的诉讼?

  然而,这样的愿望注定不是现实。

  其实药家鑫案还有一个如果被忽略,那就是如果张显身为大学教师能把犯罪的大学生药家鑫当做自己的学生,即使不宽恕他,也可以表示作为教师的惋惜,现实,我们看不到救赎,相反张显在如此“赶尽杀绝”之后,仍然对自己学生的父母“恨之入骨”。

  在药家鑫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以暴易暴、以恶惩恶的价值怪圈。

  各方在反思药家鑫案的同时,冷静下来,千万别忘了我们的社会还有宽恕、悲悯与爱。

  正如兰和律师所说的,期待我们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尊重道德与法律,保有敬畏和宽恕的理性社会。

  这或许是本案的价值所在。

责任编辑:介子推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