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 □乔杉 继此前清理党政机关违规公车之后,20日,财政部发文,要求对全国范围内的事业单位公车进行一次大摸底,包括公车的数量、排量、价格、用途、费用等都将一一统计清楚。此次清查的方式主要依靠各级事业单位的自查(8月21日《新京报》)。 又是自查。很多人看到这两个富有行政特色的字,都情不自禁地笑了。自查靠的是自觉,如果真有道德自觉,那还会出现违章违纪吗?如果没有道德自觉,那自查又有什么用。 或许相关方面是想给各基层单位一个机会,毕竟自查出来与被查出来,在态度上有所不同。在“态度决定成败”的权力逻辑里,这两者有着本质区别。可现在的问题是,自查能够彻底查出问题吗?按照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的说法,“从党政机关清理的结果看,全国不到20万辆违规公车,这一数据不排除有单位打埋伏、漏报车辆的情况”。党政机关公车清理,全国反响那么大,那么多双眼睛盯着,都有人在背后搞“小动作”,事业单位难道就会老老实实,自我缴械、自查到底了吗?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相对灵活,监督管理相对松弛,与党政机关公车清理相比,这一现象估计只会更加严重。 更重要的是,自查能够代替清查吗?按照一般的工作流程,先是自查,上报问题,然后上级部门再组织抽查、清查。几步走下来,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也给下面弄虚作假提供了时间、空间,漫长的等待更耗费了民众的热情、心情。明知自查不会彻底,何必先来一个自查,这不是诱人失节吗? 公车不是不可以自查,而是不能只有自查,不能只做“内部游戏”。公车清查,就过程而言,应该推行自行检查和全面检查相结合,内部检查和外部排查相结合,不能把清查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用车单位身上。就结果而言,清查出来的结果,应该以地区和系统为单位,通过政务网站对外公布。不仅是违规车辆的情况,合法用车也应该向外公布。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到底有多少辆公车,每辆公车的排量、价格、用途、费用;清理出了多少违规车辆,每辆违规车是如何处置的,这些具体信息,都可以随时查询、方便查询。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不会有人弄虚作假,才能确保弄虚作假受到处罚。 公车不仅仅指党政机关的公车,违规也不仅仅只有党政机关公车违规。事业单位公车清理,是对党政机关公车清理的延续,体现了党和政府规范公车的决心和勇气。我国事业单位虽有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完全企业化三种模式,但公车配备基本参照行政机关执行,而且比行政机关管理还要宽松一些。截至今年6月,全国党政机关共清理出违规公务用车19.96万辆,事业单位公车违规现象同样严重,甚至更为严重。既然决定了全面清查,那就不能只做“内部游戏”,而是应该“打开天窗”,让外部阳光照进来,确保真正查出问题、得到纠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