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 杜绝“农家院洗桑拿”这样的“下有对策”,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据报道,“中央遏制铺张宴请的号召在地方似乎遇到阻碍。来自四个不同地区的官员表示,宴请行为只不过转入地下,而且排场更加奢侈。有时,宴请甚至设在商人家中,外表看只是农家院落,内部却装修豪华,可洗桑拿”。 奢华的公款消费真的就没法治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笔者以为,不论公务宴请如何“隐身埋名”、转战地下,也不论是喝茅台先撕商标,或直接把茅台酒倒进矿泉水瓶,都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可言,最终都要归结到“公款买单”上。因而,严格限定预算比例,用严谨的制度扎紧公共财政的“钱袋子”,同时将大额的公款吃喝开支纳入刑法范围,谁还敢肆无忌惮地“把职务消费当成筐,什么都往里面装”? 在这方面,一些国家或地区在管理“三公消费”上的经验可资借鉴。比如印度,财政预算中根本就没有列入招待费之类的项目;比如俄罗斯,公款请客必须先报“请客计划”,经过五步报批手续,耗时数月才能批下来,请客之后还要报告“请客效果”,说明是否达到“请客目的”;比如日本,建立了民间行政观察员制度,专门检查纳税人的钱到底是怎么花的。 当务之急,要尽快与国际接轨,注重治本,像禁止酒驾一样治理“舌尖上的腐败”,让制度成为反对奢华公款消费的保障。 □高福生(公务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