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法制时评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公函姓公不姓私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3-12-16
摘要:人民法院报 ◇邓金凤 7月8日,四川省眉山市市委宣传部就网上流传的该部“下公函于东坡区教育局,请妥善安排该部某干部子女到东坡中学就读”一事给予回应,称确有其事,确有不妥,目前已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但发文是为了证明该职工单位和女儿的实际情况。
人民法院报


   ◇邓金凤 
 
    7月8日,四川省眉山市市委宣传部就网上流传的该部“下公函于东坡区教育局,请妥善安排该部某干部子女到东坡中学就读”一事给予回应,称确有其事,确有不妥,目前已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但发文是为了证明该职工单位和女儿的实际情况。尽管如此,眉山市市委宣传部盖有公章的“红头文件”还是引发了舆论热议。

    近段时间,从媒体曝光情况来看,“公函私用”已经不止一次地触动公众神经,甚至出现政府公然以“函”的形式干涉法院依法审判,引起公众对权力滥用的思考和责问,折射出在某些地方,官本位意识和特权思想依然比较严重。

    公函作为法定公文的一种,只能在党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和处理公务时使用,也就是只能姓“公”,必须以履行公职或者公共利益为归依。“公函私用”,其本质是对权力的滥用。权力行使越突出公共属性,法治、公正、程序等价值原则就越能得到彰显,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自然会顺势上升。相反,即便是极少数人享受了制度外的特权,也会坏了群众的公正感知,尤其在新媒体时代这种不信任感会犹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最终极大地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由此看来,若想让诸如“公函私用”般的权力滥用绝迹,就必须对权力运行有更高水平的规范和约束,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使其在“公共”轨道上行走。

责任编辑:介子推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