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法制焦点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火星文”外来词充斥网络 不规范用法误导青少年

来源: 法制日报 作者:  法制日报记者 张昊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9-23
摘要:网络语言文字的本质是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内心发泄,对传统语言文字规范提出挑战和思考。 网络并非没有规则,要引导网友把法律精神实质和语言规范运用于网络语言生活 法制日报记者 张昊 咖啡馆里,一名网络女主播正直播福建厦门刚刚经历的台风。电脑上,有网友与

  网络语言文字的本质是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内心发泄,对传统语言文字规范提出挑战和思考。

  网络并非没有规则,要引导网友把法律精神实质和语言规范运用于网络语言生活

  法制日报记者 张昊

  咖啡馆里,一名网络女主播正直播福建厦门刚刚经历的台风。电脑上,有网友与她进行文字互动:“好囍鹳伱。”

  按照语境理解,这名网友想说的应该是“好喜欢你”。寥寥4个字,就有3个属于不规范使用。

  《法制日报》记者发现,在互联网上,类似的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情形并不鲜见,几乎成为网络语言文字的一大“特色”。

  针对这种现象,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近日印发的《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设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新媒体、公共服务领域、公共场所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监测体系以及社会语言生活引导和服务体系。加强对网络语言、新词新语、字母词、外语词等的监测研究和规范引导。强化对互联网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和管理”。

  互联网语言文字使用如何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否要“植入”互联网“基因”?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语言学、法学专家。

  网络语言文字呈碎片化

  85后的北京女孩徐旭喜欢“卖萌”,“宝宝今年才16岁”“敲可爱”“好害pia”“我肥来了”……她常常在微信朋友圈里使用这样的语言文字。

  徐旭告诉记者,这种“卖萌”方式的核心规律是,带上一些刚学说话的小孩子常出现的发音错误。

  “我是小公举,小公举带着小公举的爸爸和小公举的两个孩子去迪士尼乐园玩……”记者发现,在网友发出的微博里,直接将方言发音用汉字或拼音写出来的情况并不少见:“小公主”写成“小公举”、“咖啡”写成“咖灰”、“没谁了”写成“没sei了”……

  除了这种“卖萌”式的错误、夹杂方言,网络上常见的“热词”还受到外国语言和文化影响。

  “男友力MAX”“回忆杀”“前方高能”“中二”“二次元”“元气满满”……这类在网络上常见的词语来自日本漫画和游戏的翻译;

  “狗带”“搜嘎”“哈吉嘛”“马克”“萝莉”“CP”“笑cry”……另一类在微博微信平台中常见的文字表达则来自英语、日语、韩语发音。

  此外,“屌丝”“逗比”“单身狗”“直男癌”等带有讽刺或人格侮辱色彩的词也常被网友使用。

  在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原国家语委副主任李宇明看来,网络语言呈现两大特点,其中最大的特点是语言使用方式的碎片化。随着传递方式和途径的增加,长篇大论被碎片化的内容代替。碎片化的内容需要吸引人,标题、用词用语就需要有一些语言的创造。

  据李宇明介绍,网络语言的第二个特点是非常即兴,每个人在街上看到一个情况马上就可以在自媒体上“报道”出来。一个人既是“记者”又是“编辑”,同时还是“传播者”。这些即兴的语言文字,在接地气的同时有可能来不及做很多加工,略显粗糙。

  发泄本质挑战传统规范

  王超就职于广播电台,业余时间,他也常看各种网络直播。他向记者说起“人人都是主播”的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播音员主持人的差别。

  王超在工作中使用的语言是标准普通话,播音工作中的语势语色采用播音专业标准;主持工作中采用基于标准普通话的通俗化——类生活语言的表达。

  “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要求语音绝对标准,表达方式、语法规范,语音语色要大方得体。”王超说,“网络主播和我们日常工作的语言表达基本没有可比性,不是一个语言体系。”

  在王超看来,网络主播表达方式更多元化,但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仅停留在日常生活交流的语言层面。不过,一些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也在调整自己的语势,改变“高高在上”的形象,尝试用个别网络语言“卖萌”拉近和受众的距离。

  广电媒体尝试用网络语言“卖萌”会是怎样的效果?

  徐旭向记者推荐了某省级电视台的一档综艺节目。记者发现,在节目里,主持人也使用了“迷之审美”“么么哒”等网络语言;配合节目内容,特效字幕也用到“受到一万点伤害”“巨嗨森”等网络语言。

  李宇明说,在网络上,一些年轻人显示出语言智慧,专门造一些比较新奇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一些新奇的语言也会进入到大众语言生活中,比如“给力”,但多数是昙花一现的语言游戏。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李宇明认为,网络语言非常有活力,也非常有冲击力,对传统语言规范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和思考。

  王超认为,网络语言的诞生和发展始于互联网带来的传播形态变化,具有去权威、去中心化、去标准化的特点,网络语言是年轻人为寻求属于自身群体的认同感和排他感,而造出的区别于官方语言体系的语言体系,带有自嘲、讽刺、宣泄的意味。

  在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震云看来,网络让人们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发挥、自由表达,网络语言的本质是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内心发泄。

  黄震云说,网络语言带有低成本、隐蔽性、虚拟化、攻击性的特征。在网络表达空间中,存在很多恶意、过激、谩骂、无序无主题、故意让人听不懂的情况。网络语言是非官方的、自由的,又具有隐蔽性,人们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不良情绪表现出来。正因为低成本、隐蔽性、虚拟化才容易产生攻击性。

  网络语言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比较,专家和业内人士给出形象的比喻。

  “网络文化带有地摊性质,偶然能淘个宝回来。”黄震云说。

  王超把网络语言比作零食或快餐,通用语言文字就像大米、白面做成的正餐。“零食快餐很受欢迎,但多数是垃圾食品,不能多吃。极少数的零食偶尔也会被纳入到主食行列中,但大部分难登正席。同网络语言相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备更广泛和更长远的传播能力”。

责任编辑:  法制日报记者 张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