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特约评论员 张 辰 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围绕新形势下“构建什么样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一根本问题,着重谈了四个大的问题。其中,在谈到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时,习近平强调:“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说法是武断的……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不能采取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这些重要论述提出了在新时期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方法。 第一,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于其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不是套语和标签,而是进一步研究问题的方法、思路和眼光。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科学方法论。党的历代领导人都是用实际内容或者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来探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而言,就是要对中国经验和世界经验进行哲学概括总结,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进行批判地汲取,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对待马克思主义,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实事求是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实用主义则是美国 20 世纪居于主导地位的哲学流派。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部分理论工作者将马克思主义当作一种可以随时拿起来使用的工具,随意肢解,“为我所用”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这导致了在认识上将马克思主义等同于实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在于找到了人类发展的规律,但不能包治百病。要全面而系统地学习、阐释马克思主义,绝不能用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某些只言片语或个别观点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要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正解决中国特设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第三,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作过时的理论。2008 年以来席卷西方世界并影响至今的经济危机打破了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神话,证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一方面来自于理论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来自于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实现全人类解放、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追求始终是激励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开放并不断发展着的理论。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在实践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实践。 第四,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不能采取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需要进行认真地研究。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小平同志在批评“两个凡是”时就曾经指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应完整准确地理解它们的体系,不能只从个别词句、个别原理来理解它们,更不能以个别词句、个别结论来损害它们。”所以,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时,决不能蜻蜓点水,不求甚解,务必要遵循坚持与发展统一的原则、 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的原则,深入系统地学习它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结论,把握它的精髓,掌握它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